文明之城以人为本 泉州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20.04.2015  12:49

  □早报记者 刘波

  新年刚过,泉州就荣膺国家城市综合评比的最高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

  这份荣誉,实至名归。泉州在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中,一切以人为本,城市建设更宜居了,市民充分享有自己的创建成果,生活更加幸福和美好。

  这里,不妨通过我们的切身体会,来解读城市文明发展变化的方方面面:

  通过眼睛,可以看到,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品位有了很大提升,生活更便捷更宜居;

  通过耳朵,可以聆听到悠悠动人的南音,触摸千年古城的深厚文化底蕴,品读到闽南文化的广博神韵;

  通过鼻子,可以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感受更加优良的生态环境;

  通过舌头,可以品尝到独特的泉州美食文化,吃得更安全更健康;

  通过身体力行,可以发现公共秩序更加井然,安全有保障,道路更畅通,出行更文明;

  通过用心奉献,可以感受到这是一座越来越有爱的城市,人们乐于奉献爱心,勇于担当,生活在这里,幸福感越来越强;

  ……

  我们相信,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一步深化,泉州最终将建设成为一个宜居和谐美好的城市,在这里,人与城市和谐发展、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眼

  发现城市之美

  一座座匠心独运的公园,散落在钢筋水泥丛林中,消化吸收着空气中的杂气尘埃,犹如城市“会客厅”,迎接八方来客,呵护着刺桐城里的万千子民;一条条绿叶成荫、花团锦簇的市政道路,宛如穿行在闹市城区的五线谱,呈现“一街一景、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园林景观,一年四季,随季变换,奏响独特的绿色狂想曲……

  一组数据不得不提一下:2010年以来,中心市区新增公园绿地44个,新增绿地面积842公顷,先后建成滨海公园、滨城公园、桃花山公园、江滨公园(黄龙大桥东侧)、闽台缘公园绿地、行政服务中心广场公园等一批综合性、区域性公园和绿化广场,实现了“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化目标;建成区新增道路附属绿地300公顷,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8.9%,老城区林荫路推广达80%以上。至2013年年底,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9.5%、绿化覆盖率4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9平方米。

  拥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生态家园,是泉州人的梦想。2006年1月泉州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泉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级森林城市”构想,“三城同创”各具特色、互为补充、梯次递进,构成了生态泉州、清新泉州的完整体系。

  展望未来,沿江两侧及高速公路通道等重要节点,夜景提升已在谋划;覆盖中心城区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已启动建设;脚底下,使用现代CCTV检测技术,对北峰组团、城东组团管网、东海组团污水管网普查工作,也已箭在弦上;而作为城市卫生重要监督系统的城市综合卫生考评,逐步形成长效管理体制机制,今后在巩固“一清一保一机制”成果的基础上,将“美丽乡村”环境卫生考评范围拓展至“三清两整一绿”目标要求。

  “山水画廊显神韵,绿涌文都谱华章”。无论是新区的主干道,还是斑驳寂寥的背街小巷,或华盖如伞、遮天蔽日;或一树繁花、姹紫嫣红,置身“天蓝水碧、树绿花香”的滨海园林城市,一曲“山与海”、“城与林”和谐交响曲悄然奏响。泉州,这座历史文化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文明之都,正迈开自信、矫健的步伐,追逐绿色的梦想,倾心打造海峡西岸“生态宜居幸福城”的宏伟篇章!(记者林福龙)

  耳

  聆听“五南”神韵

  悠悠的南音,精彩的南戏,巍巍的南少林,古朴的南建筑,精美的南派工艺……

  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泉州的“五南”文化文脉深远、魅力独特。但凡来到这里的人,随处可见闽南文化的印记,随时能够品读闽南文化的神韵。

  泉州是南音的发源地。如今,在泉州的大街小巷,时不时能见到人们三五成群地在弹唱南音。数百个南音社遍布泉州城乡,在新门街南音艺苑,常常传来经典南音那低低的、缓缓的、漫漫不尽、撩人情伤的曲调。

  泉州有“戏窝子”的美誉,以提线木偶戏、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等名扬四海戏曲为代表的“南戏”,在这里和谐共荣,共同丰富城乡百姓的生活。

  泉州也是南少林武术的发祥地,千百年来,武术文化已融入了泉州民风民俗,彰显泉州人的性格特征,丰富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内涵,并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远播海内外。

  “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 。登高俯瞰泉州古城,你会发现一片片的红色,那被称作“泉州红”。红砖白石,一直是闽南建筑的特色,在泉州建筑中更有“出砖入石”的建筑工艺。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发源于泉州,始于唐,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泉州是名扬四海的雕艺之乡。在这里,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丰富多彩,拥有陶瓷、石雕、木雕等24个专业门类,现已拥有“中国石雕之都”、“中国瓷都·德化”、“中国树脂工艺之乡”、“中国藤铁工艺之乡”、“中国民间工艺品之都”五个特色区域品牌。

  丰富多元的闽南文化走过悠悠历史,如今愈加璀璨,这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不懈保护。目前,泉州已经建立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建设了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

  今年,泉州有望启动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中心园”。该项目将对天后宫及德济门遗址、李贽故居、富美古渡、明来远驿、“升平奏”泉州南音社旧址、南门国术馆旧址、水利碑系列遗址及其他民居、宫庙及其周边等文化遗产资源,按宋元以来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修复,进行点线面优化整合,细分活态遗产展示区域,重点推出特色老字号门店等,从而形成闽南文化生态园、海丝文化园、东亚文化之都民俗风情园的活态展示项目。(记者赵鹏云)

  鼻

  呼吸清新空气

  当全国中部和东部地区陷入严重雾霾和污染天气,多地PM2.5濒临“爆表”的时候,泉州的空气质量却保持优良,优良率屡创新高。

  自2003年2月提出了“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以来,泉州一直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始终把加强生态建设、创建生态市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每年都与经济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

  怀揣“生态文明,打造清新泉州”的理念,泉州注重生态元素的打造,努力让“空气更清新”。有序推进PM2.5污染防控、监测和数据发布;加快淘汰“黄标车”,建立城市公交体系,推行绿色出行;集中供热,整治各类燃煤锅炉、建陶行业LNG替代……一项项有力的举措,都促进了泉州空气质量的净化。

  多年来,泉州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山更绿了”,这些都是市民最直观的切身感受。每天早上一醒来,大家就能看到了窗外大片大片的阳光,呼吸到洁净的空气,心情的愉悦指数立即上升,泉州市也被市民誉为“洗肺”之地。

  2006年泉州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生态创建也持续走在福建省前列,2014年12月29日,泉州成为全省首个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的设区市。

  这些成就并非徒有虚名,泉州的空气质量是令人羡慕的。腾讯新闻“你的呼吸还好吗”2014城市空气质量年报显示,2014呼吸环境最优榜中泉州排名第九。泉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统计表明,从2006年至今,连续8年泉州的空气质量优秀率均超越95%。

  目前,泉州中心市区有4个空气自动监测点,分别是:鲤城区庄府巷的涂山街站、丰泽区津淮街的津头埔站,都在老城区;洛江区政府楼上的万安站,覆盖泉州市区的东北角;清源山站则是参照点。

  随着泉州环湾区域建成区面积的不断扩大,新城区的不断发展,为了实时监测大气中污染的含量,今年泉州将继续实施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站建设,2015年年底前,全市将新建、改建30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这包括这几年来发展迅猛东海、城东、江南这三个人口较为密集的新区。

  如今,泉州正扎实推进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打造“清新泉州”,努力为泉州经济升级版、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宜居幸福城提供强有力的生态环境保障。 (记者柯丽娟)

  舌

  捍卫“舌尖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药品行业关乎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泉州已经连续14年将治理“餐桌污染”、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建设宜居幸福泉州。

  过去的一年,泉州着重加大肉制品、食用油专项整治力度,保障食用油质量安全。为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对全市13个县(市、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交叉督导检查,推动学校及周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营造放心饮食环境。

  从田间地头的农产品种养殖,到运输、加工生产、流通,再到餐桌消费,泉州食药监部门实现完整的“全程”监控。去年,全市新增92个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在这里,一条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高压线”,正在规范震慑着整个行业,让广大经营业户不敢碰、不能碰、不愿碰。去年泉州食药监系统查办案件总数和罚没款数位居全省第一,公安部门破获食品犯罪案件,督办件案件数量、侦结率、打击查处率、起诉率均居全省第一。

  最严谨的标准、最严密的监管、最严肃的问责、最严厉的处罚,保障着泉州人民“舌尖上的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行动开展以来,泉州的食品药品“安全生态”正在发生着积极而显著的变化:体制更顺了,机制更活了,手段更新了,态度更坚决了,人民群众越来越满意了……

  2015年3月份,省食安办通报全省各设区市2014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情况,泉州名列全省第二。

  未来,我们还将做得更好。今年,泉州还将加强日常监管,组织开展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病死猪、餐厨废弃物及地沟油、农村食品市场、集体食堂、饮用水、小作坊等7个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整顿规范食品市场秩序。推进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消费流通和餐饮服务“四个环节”主要食品的治理,提高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积极组织开展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建设集贸市场食品安全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培育传统工艺小作坊等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创建1个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升级改造32个中心城区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鲜超市检测室、培育10家传统食品小作坊的目标。(记者柯丽娟)

  身

  行走安全顺畅

  走在即将完工的泉州湾跨海大桥上,环顾四周,这一年泉州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提速升级,泉州湾南北岸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未来,我们还将做得更好。今年上半年,泉州湾跨海大桥和双安高速公路将建成通车,届时,泉州环城高速公路将联袂成环。

  大家开车出门可以发现,路边的停车位增多了,停车场也在增加,停车不是那么难了。数据显示,去年市交巡警支队在市区(含鲤城、丰泽、洛江、开发区)新增了2667个路内停车泊位,其中,市区内环路以内增设的临时停车泊位达到了875个。并联合相关部门,对停车收费的定价方式、收费方式等做出明确规定。

  行走在市区各主次干道上,交通标志日渐完善,老旧的信号灯都已经退休,安吉路、刺桐路等道路上,已经开始试行信号“绿波”控制,配时更合理;受道路的局限限制,在高峰期时段,泉州市区还是有点堵,但堵的时间变短了,市民出行也更方便了……

  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去年,在市交巡警支队开展一系列灯控二轮摩托车违反禁令闯市区、报废摩托车上路行驶,电动自行车驶入机动车道、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一定成绩。志愿者定期参与文明交通劝导活动,积极构筑一体化校园交通安全防控体系。

  “公交线路更多了,出行更方便了!”这是市民的切身体会。去年我市新增公交线路13条,包括环湾线路1条,优化公交线路21条,新增更新公交车222辆。值得一提的是,晋江推行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实现“镇镇通公交”。不仅“内畅”,我市还组建了泉州至福州、厦门、漳州、三明、龙岩等城市的多条城际快运专线,加强城际公路客运管理,实现交通的“外联”。

  为了复兴泉州港,去年共有19个港口水运工程项目被提上建设日程。这一年,中化30万吨级原油泊位、中化外走马埭作业区5-8#泊位相继建成,青兰山30万吨原油码头通过对外开放验收,围头湾湾口十万吨级航道工程交工验收并交付使用。泉州正准备与沙特达曼港签订友好港口合作协议,加强与“海丝”沿线港口的合作。

  迎着海风阵阵,103127人次的旅客穿越泉金海上客运航线,上演一幕幕悲欢离合。泉州还引进台湾复兴航空公司,将泉台空中直航航班由每周2班增至每周6班,消减旅愁,延长团圆的时光。(记者傅恒 李波玲)

  榜样和宣传的力量让文明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王柏峰/摄)

  心

  古城爱心飞扬

  这是一座爱心飞扬的城市。

  因为有爱,所以幸福。泉州人的奉献精神让“全国文明城市”泉州更加美丽动人,正如志愿者王玉茹所说,或许泉州没有一些大城市的所谓高大上,但这是一座爱心充溢的城市。

  在泉州市区南俊路,有一家珍豪呷餐厅,老板陈建国总是笑迎四方客,很多人说这位大叔热忱实在。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他也是一位热心公益的善人,近年结对资助了多名贫困孩子,包括6名在校大学生,还向东南早报“爱心午餐”捐赠善款3万元,帮助数十名留守儿童长期吃上热饭菜;他还热爱家乡文化,上过央视节目,自费拍过微电影《泉州味道》,积极宣传推广泉州美食文化。

  在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有一位网名叫“惠安女刺桐花”的80后女孩,自2004年参加志愿者活动至今,一直力所能及地参与其中。近年更是活跃在微博和论坛上,和小伙伴们一起,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家乡的助老、助学、助残、环保、赈灾等……她叫王玉茹,泉州台商投资区首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在泉州,一方有难总是八方支援。半个月前,德化一男童因烫伤被送进解放军180医院,家人面对10多万元治疗费用一筹莫展,经德化憨鼠爱心小分队和东南早报等媒体披露后,在泉州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赖金土等社会各界的推动和爱心传递下,一天即筹到善款40万元。几天后,数十名志愿者再一次走上街头,为一位被烧伤的安徽籍来泉务工男子义卖筹钱。近日,当南安丰州小女孩淇棋失踪、疑遭拐走的消息传出后,微博、微信朋友圈满眼都是淇棋的信息,全城掀起寻找淇棋的爱心浪潮,终于在入夜时分传来警方解救出淇棋的好消息……

  在泉州,在我们身边,类似一桩桩感人肺腑的故事不时上演。随着城市文明的逐步推进,众多公益组织、志愿服务队等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活跃在城乡各地——“邻里守望·情暖泉州”帮助困难家庭渡过难关,“圆梦助学行动”为贫困孩子送去了希望,“清洁家园迎新春·携手共建文明城”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丽。

  其中,仅东南早报东南公益,长期联合社会各界,开展了一项又一项公益行动,春节前“温暖大行动”慰问200户困难户,“爱心午餐”让山里留守儿童吃上了健康热饭菜,“爱心加水”为高温下劳动的环卫工等送去一缕清凉,“捐冬衣送温暖”则让西藏、云南等贫困地区成百上千的孩子暖意融融……(记者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