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首例亲属二人相继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09.08.2016  16:13

加入骨髓库,就等着救人那一天

8日,陈端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她外甥孙文俊(左一)在医院陪伴。

  “我省每年非亲缘关系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只有15例至20例,而陈端、孙文俊姨甥俩都成功捐献,这在我省尚是首例,在全国也属罕见。”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能和患者骨髓配型成功,被陈端等志愿者称为“中大彩”。目前我国正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挽救生命的患者近百万人,但每年非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仅有650人左右,配型成功率只有几千分之一。
  8日8点半起,陈端在省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躺了近4个小时,带着体温的血液循环通过体外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当天晚上7点,150ml的“生命种子”被迅速送往重庆,挽救一名两岁半的白血病患儿。
  46岁的陈端是宁化县博物馆馆长,从2002年开始献血,迄今已献出成分血2200ml,并于2011年加入中华骨髓库。可贵的是,陈端一家有多人是献血志愿者,她的儿子罗昌宸也已加入中华骨髓库,其外甥孙文俊此前曾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武汉的一名血液病患者带来生命曙光。
  为了当天的捐献,陈端准备了近一年。这段时间内,由于受捐者的病情不断变化,她前后经历了3次体检。“每次体检的有效期只有3个月,但这点麻烦算什么,那边是一个小生命啊!”陈端说。罗昌宸说,今年春节,母亲接到了骨髓初步配型成功的通知,全家人都欣喜不已,“我们加入骨髓库,就在等着能救人的那一天”。
  据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针对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目前我国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供需缺口非常大,以协和医院为例,每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案例中,亲属移植在100例左右,而非亲属移植仅约10例。
  “不少人因为不了解而害怕捐献,但我们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除了在注射动员剂时,个别人会出现腿麻等现象,稍事休息后对健康没有任何损害。”孙文俊说。协和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杨婷介绍,公众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仍有很多误解,认为是直接抽取骨髓,实际上只是抽取成分血。采集方法是两个胳膊扎针,一个胳膊出一个胳膊回,通过血细胞分离器把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其他成分还是会回到捐献者体内。目前没有收到任何捐献者健康受到伤害的案例。(福建日报8月9日第04版 记者 谢婷 实习生 卓羽桑 陈燕 文/图)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