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忆七七事变:拾柴老人被日军当活靶子打死

01.07.2014  16:38

  昨天,在抗战纪念馆,亲历“七七事变”的郑福来老人边参观边讲述抗战故事。京华时报记者范继文摄  84岁的郑福来老人坐在抗战纪念馆的讲台上,两手支撑着拐杖,语调缓慢地讲述着77年前的一段沉重历史。这段饱含血泪的惨痛历史,是郑福来人生中不可磨灭的记忆:他目睹了日军当年的滥杀无辜和作恶多端,见证了村里太多人的死亡。

   逃难归来 沿途都是尸体

  1937年,郑福来年仅7岁。

  “七七”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郑福来照旧早早起来,准备上学。父亲却叫住了他,“日本人都要打进城了,还上什么学?

  郑福来很快就明白了,日本人攻城意味着什么。

  城里到处炮声震天,如同过年时放鞭炮一样。可是,这些炮声带来的不是新年的喜悦,而是死亡。

  头一天还在跟郑福来一起玩耍的邻居小伙伴,10岁的男孩王四春,被落入自家门前的炮弹炸死。炮弹片炸开了王四春的肚子,家里人冒着危险把他送到长辛店铁路医院,但没能抢救过来。

  战斗持续了很多天。宛平城里到处都有炮弹落下。

  “房子都被炮弹震漏了,实在没法呆了。”郑福来说,家人不得不逃到长辛店,日军在后面追,一家人不敢停脚,一直逃到了保定,“到处都是逃难的人,人山人海”。

  郑福来跟着母亲不停地连跑带走,脚后跟全都磨破了,“血跟袜子结在了一起,脱不下来”。

  彼时,守城的中国第29军的官兵们,正与日军浴血奋战,誓与卢沟桥和宛平城共存亡,无数人战死,然而终无力挽狂澜。

  7月29日,北平沦陷。在保定人生地不熟、没有吃也没有喝的郑福来家人,做出了一个最为冒险的决定: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