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水资源环境严重超负荷 水利一体化待破冰

21.09.2014  18:06

  按照现状用水水平,京津冀平水年份生态环境用水年均赤字近90亿立方米,年均挤占河湖生态用水量15亿立方米,枯水年份挤占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来自水利部的最新消息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在紧张编制,随着《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三地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调控、水环境监管等方面的标准将逐步实现并轨。

  京津冀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防洪、供水、水生态安全保障能力都亟待加强。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水利协同发展面临哪些难题和制约?《规划》将对促进京津冀水资源合理配置、改善与修复水生态环境有着怎样的指导意义?从根本上保障京津冀水安全,应从何处着手?

   瓶颈制约:水资源环境严重超负荷

  “京津冀多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打开一张京津冀地区水资源衰减趋势柱状图,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

  “这么少的水资源,要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粮食主产区很多又在北方,面临的水资源的形势的确十分紧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说。

  李原园介绍说,目前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开发程度高达109%,海河南系和冀中南地区水资源超采最为严重。按照现状用水水平,京津冀平水年份生态环境用水年均赤字近90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68亿立方米,年均挤占河湖生态用水量15亿立方米,枯水年份挤占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