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为何雾霾常态化:霾走了 治理措施就停了?

25.10.2014  11:02

京津冀为何雾霾常态化?

十月份第三轮雾霾侵袭三城市 污染排放是主因

“又一轮雾霾袭来,“应急响应”启动,秸秆屡成“罪魁”。禁烧“拘留”、关停并转、限行限号……雾霾渐成“常态”,治理方案“一箩筐”,但结果多是“等靠熬”,一些地方仅靠环保部门的“单打独斗”问题更是突出。专家提出,治霾不是短跑,不能“见三天蓝天就把任务抛脑后”。”

新华社电继10月7日至11日、10月17日至20日两轮雾霾天气过程后,京津冀地区遭受到本月第三次雾霾侵袭。中央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23日至25日,京津冀地区、东北平原中南部、黄淮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至重度霾。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介绍,本次京津冀雾霾天气过程与前两次相比,影响程度和范围略轻一些,但夜间到凌晨时段的空气污染较重。河北中南部的石家庄到邢台一带仍会出现重度霾。

为什么京津冀地区10月份连续发生雾霾天气过程?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表示,这主要由于近期我国冷空气活动路径偏北,直接影响京津冀地区的冷空气活动间歇期长,导致该地区大气长时间处于静稳状态,利于雾霾形成。

针对雾霾天气的形成是否和秸秆燃烧有关,马学款表示,气象卫星监测到了部分地区秸秆燃烧的火点。“秸秆燃烧产生的烟雾通过平流作用,客观上会对京津冀地区雾霾的加重起到助推作用,但秸秆燃烧并不是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污染排放和天气因素的共同作用是霾形成和加重的原因,解决霾污染的根本途径在于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