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大领域对接率先突破
2015年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起步之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天津市副市长尹海林、河北省常务副省长杨崇勇介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情况。
互联互通,打通千余公里“断头路”
2015年,京津冀努力推动三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在交通、生态环境、产业对接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京津冀三地与铁总共同出资成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编制了城际铁路网规划(2015—2030年)。三地谋划了10条高速铁路和城际列车,已经打通了京昆、京台等多条高速公路及一批省内干线、农村公路“断头路”“瓶颈路”,总里程达1000多公里。保津、张唐铁路年内通车。京津城际延伸至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从北京南站到于家堡站,只要1个小时。津保铁路年底通车,天津到保定只要40分钟,且与京广高铁连通,天津到石家庄从目前的4个多小时缩短到1个半小时。
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正式签署《京津冀区域环保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河北在全国率先开展“拔烟囱”等专项行动,对612家重点污染企业都安装脱硫脱硝除尘设施。1—11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了24.5%。天津投入4亿元支持沧州、唐山两市治理大气污染。北京全力压煤、控车、减少工业污染、控制建筑工地各方面扬尘,今年1—11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了16.6%,此外还协助河北完成了10万亩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张家口坝上地区25万亩退化林分改造任务,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51万亩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改造等加快实施。
在产业对接方面,2014年,北京企业在天津投资项目达538个,到位资金1230.5亿元;在河北省的合作项目达2948个,投资总额达2568.5亿元。今年1—10月,北京企业在天津投资项目327个,到位资金1172.7亿元;在河北投资项目2896个,到位资金2381亿元。天津企业到河北省投资项目648个,到位资金300亿元。
疏控结合,北京“大城市病”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李士祥说,北京坚持疏控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扎实有序推进。在严控增量方面,北京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全市禁限比例达55%,城六区禁限比例达79%。全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12300件。
比如,北京西直河石材市场原来是华北最大的石材市场,现已完成腾退,拆除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减少流动人口4万,通过转型升级,部分企业已迁至河北香河、易县。北京百荣世贸商城完成20万平方米批发、仓储功能的疏解,涉及商户近千户。北京建筑大学、工商大学、城市学院、天坛医院等向外疏解取得阶段性成果;北京辖区内50家医疗机构与河北省100余家三级医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医师异地执业开始探索。
下一步,北京将继续围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北京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三大重点任务。
建设北京行政副中心,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带头疏解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建设也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李士祥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当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北京市行政副中心,而且明确讲要有序把北京的市属行政事业单位部分或全部搬到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在这个问题上,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机构将带头疏解,并且要在2017年底得以实现。
如何把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好,李士祥强调将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搞好功能定位。市行政副中心定位为行政办公、文化旅游、商务服务。二是做好科学规划。牢牢抓住三块地:生态环境用地、居住生活用地、产业发展用地,做到心中有规划、手中有土地、发展有政策。中央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市行政副中心要建设成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展现出“八里桥头揽月,古韵河畔扬帆,一枝塔影认通州”的美妙景色。三是控制好人口规模。现在通州的户籍人口是87万,最终规划的人口不能超过200万。将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严格做到职住平衡。四是依法管理城市。市行政副中心决不能出现新的“大城市病”,所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高标准,依法管理必须是严而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