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共赢 粮安八闽

15.07.2014  10:57

  “第十届九省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将于16日举行,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南、山东、江西、安徽、湖南、江苏的粮企代表将云集厦门共襄盛举。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人均耕地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2013年粮食总产量664万吨。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福建粮食消费量持续增长,2013年达1808万吨,粮食产需缺口1100多万吨,60%以上的粮食需要从省外调入解决。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引粮入闽工作,按照“互惠互利、市场运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与黑龙江、吉林、河南、山东、江西、安徽等粮食主产省,于2005年7月16日共同举办首届“七省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标志着七省政府间签订的长期稳定的粮食购销协作协议开始运作,粮食从此源源不断地进入福建市场。

   十载耕耘,春华秋实

  十年来,各粮食主产省高度重视“7·16”粮洽会平台,一些省份政府领导亲自率团参加,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参加代表从900多人增加到1800多人;参加省份从原来7省,到2013年增加湖南、江苏达到9省;参加粮企从350余家增加到近1000家;从协作省份引粮入闽数量从491万吨增加到808万吨,已占省外调粮总量的80%以上。

  十年来,“7·16”产销协作纵深发展,从仅仅是企业商谈购销合作意向,发展为今天的粮食信息交流、产业项目对接、生产基地建设、储运加工联营,以及科技成果展示、粮食工作研讨等全方位合作。国家粮食局给予充分肯定: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内容不断丰富,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全国粮食产销合作的知名品牌。

  许多粮企与“7·16”共成长。泉州金穗米业董事长林建全深有感触,通过“7·16”平台,已分别在江西、江苏、安徽、东北等产区建立基地,企业日加工大米750吨,够300万人吃一天。龙岩嘉丰米业董事长苏云说,有政府做媒介搭平台,省外同行对我们更放心,贸易对接更便利,企业年加工能力已达10万吨。主产省的粮企都认为,“7·16”为他们走进福建市场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如东北粳米,在福建大米的市场占有率,从十年前5.6%增加到目前11.4%,实现了翻番。

   保供稳价,粮安八闽

  立足稳定粮源,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扎实推进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粮食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08年以来,福建已建成省级粮库48万吨,市县粮库94万吨。当前,光泽、永安和漳平3个省级库24万吨仓容建设正抓紧实施,市、县中心粮库60万吨仓容也将在今明两年开工建设。同时,汇集大量社会资金加快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沿海主要港口粮食专用码头和中转库相继投入使用。

  粮食流通更具活力。粮油储备不断充实,市场调控能力大大增强。福州粮食批发市场、泉州“中国·粮食城”等省级批发市场功能不断完善,全省11家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达600万吨。粮油加工产业茁壮成长,已有3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企业进入全国各类粮油加工企业50强。

  粮食科技发展加快。企业科技兴粮意识不断提高,积极参加“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与全国知名粮食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加强对接,粮食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科学储粮等新技术得到推广运用,粮食产业正插上科技的翅膀腾飞。

  在大力引进外省粮源同时,福建采取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十年来逐年提高籼稻最低收购价,省级储备订单直补由14万吨增加至30万吨,标准由每百斤5元提高至12元,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针对农户储粮设备简陋造成粮食损耗严重,“十二五”期间将制作30万套科学储粮罐发放给农户,已投入6000多万元完成14.7万套,深受农民群众好评。

  回首十载,展望未来,产销协作,互利共赢。引粮入闽让福建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牢,让百姓富、生态美的实现底气更足。(方炜杭)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