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福建交通旧貌换新颜:山不再高路不再远

24.12.2018  15:11

  人逢喜事精神爽。近日,宁德市霞浦县下浒镇渔业养殖户刘锋的精神格外清爽:“海鲜从上岸到消费者手里,只需要40分钟的时间,新鲜度有了保证,销路自然不愁。

  原来,12月12日省道201线霞浦磺砂跨海特大桥顺利架通,大大改善当地的出行条件。

  从蜿蜒曲折的盘山路,到通畅安全的跨海大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交通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一个小缩影。40年来,省委省政府把交通发展摆在战略位置,我省围绕交通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核心,强化科学谋划,狠抓组织实施,加大要素投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交通运输持续良好发展态势,全省实现了“市市通动车、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从早先的“瓶颈制约”,改善为“总体缓解”,又跃升到“总体适应、局部适度超前”,有效服务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织就畅通高效的路网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特定时期的历史原因,我省公路、铁路、港口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很少,底子薄、历史欠账多。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八闽大地,山高路远成为当时的写照。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八闽大地,我省各项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希望。“要致富,先修路”“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无路不富”,摆在眼前的迫切任务就是发展交通。为了改善出行状况,我省全力以赴大做“”的文章。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省重点建设改造重要港口及大中城市进出口运输繁忙路段。1993年开始,相继实施了公路“先行工程”“县通地市工程”“入闽通道工程”“省级干线工程”等,普通国省道通车里程增加迅速、技术等级不断提升,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高速公路强势崛起。1997年,第一条高速公路泉厦高速公路通车;2004年,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形成了设区市到省会福州的“四小时交通经济圈”;2009年,突破了2000公里;2012年,突破了3000公里;2013年,突破了4000公里;2015年,突破了5000公里,成为全国第四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预计到2018年底,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5368公里,路网密度位居全国前列,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农村公路方面,2004年起,我省全面实施“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到2011年我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全省每个建制村至少有一条路面硬化的公路通往乡镇或主要干线。近年来,我省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设立乡村道专管员队伍、实施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建立养护资金合理增长机制,统筹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构建建养并重、外通内联、安全舒适、路域洁美、服务优质的农村交通发展新格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打造现代化港口

  今年下半年,湄洲湾港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30万吨级散货卸船码头投入试运营,这是我省获批建设的最大铁矿石散货码头,也是我国铁矿石运输系统的重要节点,将有力助推我省打造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能源矿产转运基地。

  我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按照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决策部署,我省大力实施港航集约提升工程,加快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港口群为重点的海上通道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年均投资超100亿元,建成一批能适应航运发展的专业化、现代化大型泊位和深水航道。截至目前,全省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超过500个,货物实际通过能力7亿吨,可以靠泊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散货船和邮轮等各种船型。

  同时,随着一批疏港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港口集疏运能力有效提升,我省港口作为内陆省份“借闽出海”的通道效应持续扩大。沿海港口开通集装箱航线280条,通达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个主要港口,推动我省形成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

  我省持续深化港口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跨行政区域的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整合,将沿海港口整合为4个港,重点突出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海沧、福州江阴等重点港区建设,全省60%的万吨级以上泊位集中在重点港区,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同时,我省通过港口企业资产重组、联合经营等形式,推动同类业务整合做强,形成龙头港口企业,有效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作为我省重点打造的国际性航运中心,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经济效应持续扩大。厦门港已具备停靠20万吨级集装箱船(世界最大集装箱船型)和17万吨级邮轮的能力,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过千万标箱,位居世界第14位、全国第7位。

   从乘车难到便捷出行

  早上7点30分,在福州上班的小梁准时出现在地铁1号线秀峰站,打开手机二维码并对准闸机上的扫码镜头,“”的一声,闸机开启,从刷码到进站仅需2秒。

  回望1978年,当时福州市仅有公交线路30条,每天,公交车售票员背着沉甸甸的零钱袋,在车厢内来回走动向乘客们收费剪票。

  随着我省“公交优先”“村村通客车”“海岛交通便民工程”等一系列民生交通工程的持续推进,群众出行实现“出门有路,抬脚上车”。目前,全省中心城区实现公交站500米全覆盖,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超过了70%,福州、厦门相继迈进“地铁时代”;厦门、莆田等18个市(县、区)实现全区域公交化运行。网约车规范发展走在前头,至2018年9月全省已许可网约车平台公司19家,发放网约车运输许可证1.8万本、驾驶员从业资格证4.5万本,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综合客运枢纽加快建设,到“十三五”末,全省所有设区市都将拥有现代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

  闽台海上客运往来频繁。我省积极先行先试,推动闽台海上通航实现重大突破,从改革开放前的一片坚冰,发展到如今的常态化稳定经营的8条客运航线,并实现了车辆互通,海运快件业务双向直营。2017年,闽台海上客运量超过195万人次,占大陆对台海上客运量的98%。

  ……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构建“四个交通、两个体系”,加快推进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交通一体化、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集群等重大工程,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我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建设新福建提供更加有力的交通保障。(陈妍洁 廖丽华)

   相关链接:

   “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在福州举行

   改革开放40周年 城市钢厂福建三钢集团的绿色蝶变

   改革开放40周年观察:福建晋江“爱拼”基因何以传承

   福建人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歇:“对外开放兴,福建兴”

   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弘扬“晋江经验” 深化改革开放

   从"松绑"放权呼吁信走来 福建国企改革挺立潮头再出发

   港澳助闽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40年累计投资849亿美元

   亲历者再忆当年福建"松绑放权":改革开放应敢为人先

   两大经济协作区"双翼齐飞" 新福建建设按下"快进键"

   到位不越位 “有为政府”明确定位让晋江经济大有作为

   践行“晋江经验”核心内涵 把群众希望变成生活现实

   “晋江经验”激发泉州实践 放大改革开放典型示范效应

   改革开放40年:“新晋江人”回流续写“爱拼才会赢”

   福建践行“晋江经验”谱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

   弘扬军民融合、双拥创模“晋江经验” 奏响犁剑和鸣

   紧咬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 "晋江经验"指引我们勇立潮头

   作家眼中的"福建改革开放奠基人"项南书记

   晋江经验:世纪之初的探索和总结

   40年经济增长1300多倍 "晋江奇迹"背后的几大关键词

   “晋江经验”的深入探索与实践:勇立潮头,敢拼敢闯

   践行“晋江经验”16年 福建泉州与时俱进谱写发展新篇章

   新华社、《人民日报》深度聚焦“晋江经验”

   勇立潮头开拓进取 "高素质高颜值"经济特区的厦门实践

   福建: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全方位高水平改革开放

   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再提速 136项试验任务印发

   福州自贸片区制定七举措 助推江阴整车口岸做大做强

   福建自贸试验区推出创新举措310项 形成福建特色新体系

   福建向社会征集改革开放40周年珍贵档案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