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闽浙交界古村落西浦:珍稀剧种“北路戏”的沉浮
闽浙交界古村落西浦:珍稀剧种“北路戏”的沉浮
【解说】耳畔响起了阵阵戏曲声,走进一看,原来是一出北路戏正在上演。4月13日,中新社记者一行来到了位于闽浙交界的福建省寿宁县西浦村,寻访千年古村里的天籁之音。
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西浦村是南宋御赐状元缪蟾的故乡,历朝历代缪氏家族还涌现出一文一武两状元和18名进士,西浦村也故名状元故里,进士之乡。
走进西浦村,村内随处可见保存完好的宗祠、古民居、古庙、古桥、古楹联,古香古色的气息让这个秀美的山村更平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现场同期】
【解说】在村中的戏台上,演员们且歌且舞、兼文兼武。寿宁北路戏俗称福建乱弹、横哨戏,曾流行于闽北、闽中及闽东等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代表清代乱弹声腔的珍稀剧种。2006年6月,寿宁北路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闽东第一个国宝级文化遗产。
【同期】(北路戏传承人 缪清奇)
旅游不单单是看一些景点,它一定要有内涵,比如说传统的戏曲呀,有文化内涵一些的东西才能吸引人,那北路戏作为我们寿宁地方地地道道的传统剧目,又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如果能和这个结合起来,特别是外来的旅游者,能看到这个感受一下,那这是最好不过的。不单单看到这种好看的景色,还能体会到这种我们传统文化在传播在继承。
【解说】和许多剧种一样,北路戏也经历了起起伏伏,兴衰变革。缪清奇,北路戏传承人之一,对于北路戏,他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但凡民俗节庆,邀请北路戏剧团演出助兴成为地方特色的习俗。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寿宁北路戏剧团开始完全沉寂,大部分演员和学员陆续转岗、下海经商或到外地剧团谋生,盛极一时的北路戏濒临消亡。
随着寿宁北路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寿宁县对北路戏的传承与保护日益重视,专门成立了寿宁县北路戏传承保护中心,并致力于留住人才。这也让北路戏这一古老剧种重新焕发了生机。
【同期】(北路戏传承人 缪清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何况说没有很高的经济收入,也就拿工资而已,所以说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还是少了一些,那我们现在一直在做普及,比如说进校园啊,培养更多年轻观众,上这个兴趣班啊,进校园啊等等这一类我们都要大力普及,还有做这个惠民工程的演出,就是免费开放,让更多的人接受,通过这样的不断努力我想会越来越好起来。
【解说】采访临了,记者注意到,桥多是西浦村的一大景观,各式各样的桥有13座之多,平均每七、八十米一座桥。记者徜徉在西浦的青山绿水间,正如村民所言,西浦之美离不开水,而水之美离不开桥,如今,西浦这个古村落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也吸引游客无数。
记者 吴晟炜 福建宁德报道
【编辑:陈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