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平台,创新网络校本教研

13.05.2015  18:25

  作为一所农村校,向阳小学在建校伊始便确立了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助推教育教学优质化的特色创建目标。近年来不断探索“基于网络互动环境下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以教研信息平台为载体,为教师提供灵活的学习环境,促进校本教研的合作交流,深化校本专题研究职能。

  通过在线集体备课平台,改善传统的集体备课模式

  传统的集体备课过程耗时长,需要教师面对面讨论交流,在试验前对单个教师设计的教案每个教师要浏览修改,工作量大,并且这种延时的交流和修改不能及时捕捉到教师的灵感和创意。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便于合作交流的空间,学校将在教育平台上创建Moodle互动教研平台,通过Moodle互动性设计了一套网上互动集体备课模式。

  在制定好备课任务后,教师通过教育信息平台查找相关的教学材料、课件、素材,通过视频点播系统观看演示课或视频素材。素材收集后,通过讨论区进行讨论,对教案的设计达成共识。在进行试验教学前,在集体备课栏目中完成集体书写制定教案的过程,并且拥有账号的任何教师都可以来修改教案,将自己的新思想随时添加到教案中。试验教学后,教师、专家可以在平台讨论区中对上课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根据反馈对教案再修改。整个制定、修改、评价的过程在教育信息平台中得以完成。通过教育信息平台实现集体备课,体现教师个性思维和集体思维有机的结合,提高备课的成效,最终提升课堂效率。

  利用科研在线交流平台,形成个案反思共析模式

  学校网络教研按照理论储备、个案透析、交流评析、教学反思、学习借鉴、互动空间的程序开展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另外一个值得希望与期待的空间,把大家的教学思想汇聚在一起,使之成为教师们的教学资源库,教师群体进行团队修炼的平台,不仅获得教师们精心收集到的教学资源,还感知到每位教师最为真实的教学体悟,获得对教育教学实践最为诚挚也是最为专业的批评与褒扬。

  自建博客圈,丰富了校际间的教研形式

  合作与交流不只是局限于校内,局限于本校的群体,要超越学校、超越教学。学校引进了博客互动平台,并为每位教师开设了个人交流空间,为每个班级开设了班级互动空间,并通过电脑和手机端及时实现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家长等多维度的沟通交流。学校还建立了校际间互动博客,使平面化交流立体化,走出去请进来的常规教研学习网络化,预约教研常态化,丰富校际间交流互动的形式,增强教师利用网络的意识能力,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增强教师利用网络的意识能力,提高网络的利用率。

  利用视频点播平台“聚焦问题”,丰富课堂研究途径

  以往的听课中,课堂上的教师、学生的活动情景等许许多多的事件稍纵即逝,观察者的注意力又难以长时间集中,并且课堂上留给反思的时间和空间太少。为克服研课时失效这一焦点问题,我们借助VOD视频点播平台和微课平台,对每位教师的研讨课、精讲课、公开课统一录播并挂在教研平台的点播系统中,教师登录该平台后可以在线收看课堂实录,随时对“课例回放”进行点评。执教者也可以对老师的不同观点进行回复,这样通过“看—评—回”的互动方式将问题通过网络聚焦课堂,从而提供了课堂效率。同时,教师可以把握围绕课堂教学前后的多种信息、获得整体性理解;焦点突出;围绕焦点综合了教师和研究者、甚至学生的多种观点;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多媒体材料。

  利用专题研讨平台“聚焦课堂”,建构高效课堂模式

  在专题性课堂模式的探究过程中,利用网络平台,将“引动课堂”教学研究流程化。即:“主讲教师针对“引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讲、议、梳的能力,撰写1000字左右的教学反思、心得、感悟、课例等,并以主讲人身份将体会上传Moodle平台——教学组成员针对主讲观点,通过课堂实践实践跟帖,形成共性问题———学科组长针对回帖整理出共性问题,组织教师研讨解决,达成共识,确定下一议题——将沙龙中成型的观点整理,形成简讯,上传到校园网站进行交流,借鉴”。网络平台的参与,扩大了教研时空,丰富了教学信息,使课堂模式研究论坛由“随机”变成了“有备而论”,实现了网络促教研的目的,初步形成“引动”课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