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博物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28.05.2019  09:14

  近期,浙江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正式发布“当古窑址遇上AR新科技”产品,在全国遗址类博物馆中率先采用了国际领先的“5G+AR空间识别”技术。游客只要用手机扫一扫,下载“向向”App,就能直接观看南宋官窑制瓷工艺全流程,实现AR研学。“数字+”突破了传统的博物馆观赏体验和知识汲取形式,让800岁的古窑又“”起来。

  博物馆作为人类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机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播和展示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在普通大众眼里,它是高大上的文化 “庙堂”,间离感很明显,离生活很远。加上“看看展品、听听讲解”的打开方式,逛博物馆似乎很容易被打上“无聊”“单调”的标签。但是,借由“互联网+”,博物馆与新科技、新媒体“嫁接”,不断大众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博物馆文化走上亲民之路,逐渐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互联网+”,让文物有“温度”。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让大众目光放在文物修复师上,将隐于深宫、藏在幕后、不为人知的修复师展现在镜头前,让我们从守“”转向关注“”。看似冰冷无情的文物,在修复师的手里就像是一个急需治疗的“孩子”,每一次的轻搓慢捻让它重新呼吸。在纪录片、节目中,文物跳出了玻璃展柜,有了努力与汗水,有了温度与质感。

  “互联网+产品”,让文物有“热度”。从皇帝卖萌表情包,到“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的扇子,脑洞大开、花式卖萌的文创产品,让博物馆成为热门话题。调皮的文风搭配各种搞笑表情图、流行段子,将文物和文化融入到现代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很好地缩短了博物馆与普通观众的距离。如今的博物馆既是庙堂,也是市场。

  “互联网+科技”,让文物有“速度”。“无互动不有趣,无趣味不好学”。当古窑址遇见AR云空间识别技术,突破时空界限,把简单的看听体验发展为沉浸式、互动式体验。不仅让参观者有了知识、情感、审美上的直观感受,还可将不可移动的遗址以AR明信片形式带回家。

  从纪录片到文创产品再到AR科技,博物馆文化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进入普通人生活。博物馆文化虽迎来了“春天”,但这绝不是终点。从“看博物馆”到“用博物馆”,博物馆发展之路还很长,还需要以观众需求为切入点,用心用力用情地打通“最后一公里”。(厦门市文明办 刘丽萍)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