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的精神园地也能百花飘香

29.03.2019  01:43

  当今,互联网正在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互联网是一本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它能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将灌输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使公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互联网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生存环境。

  然而,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公众便利的同时也刺痛着大众的神经,个别“网络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了网络的正常秩序,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的道德环境、社会风气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给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使人民享有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互联网,科学健康地使用网络,不断吸取网络带给我们的物质馈赠与精神正能量,才能使网络文明引领精神文明新高地。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好的文化产品塑造人,不好的文化产品不但无用甚至会害了人,“互联网+”即一方水土,水土的效果取决于互联网文化产品生产的质量和网民的吸收能力。互联网应该成为宣传正能量的重要渠道,检察机关也应主动掌握互联网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故事。要积极挖掘身边的典型,通过形成长效机制、打造品牌等工作,把基层蕴藏的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资源搬到网络上来,进一步激发人们的道德热情,在网络上形成一股学习典型人物、关爱典型人物、争当典型人物的浓厚氛围。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不断推动网络精神文明建设。

  和谐的网络环境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建设,注重发现工作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亮点,通过网络渠道及时发布传播,逐步构建精神文明大宣传格局,让“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助推文明创建更高效,让百姓的精神园地百花飘香。(台江区委文明办 陈重)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