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不会让医生下岗 需建立规范行业标准
互联网与医疗卫生领域的融合越来越深入与广泛。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的“互联网+智慧医疗”论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共同探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
当前,患者对医疗领域的不满主要是“小医院不愿意去、大医院看专家难、大病治疗负担重”。医疗行业深度“触网”能否改变“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负担太重”的现状?“互联网+智慧医疗”将给患者带来哪些实惠?
互联网医院、机器人医生走进现实
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乌镇,2015年我国第一所互联网医院开诊。乌镇互联网医院是一个基于“微医”手机应用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记者走进乌镇互联网医院没有看到传统医院的挂号、取药等窗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大屏幕。只需手机下载“微医”应用,即可免去排队挂号的烦恼,向各大医院的名医线上问诊或线下治疗。
乌镇互联网医院于2015年12月成立,截至目前,已在北京、上海、甘肃、云南、贵州等17个省市落地,各地的互联网医院不仅是一个展示中心,更将设立实体门诊,线下服务所在地周边百姓。
“互联网医院可实现的功能很多,当前的主要功能有精准预约、在线复诊等。”乌镇互联网医院接待经理顾梦秋说,精准预约是针对医患信息不对称现状,为患者提供精确分诊和对症就医指导服务。患者提交精准预约申请后,专业分诊人员将根据用户提交的病情为患者精准匹配对症的大医院医生资源。当然这些医院都是和乌镇互联网医院实现联网合作的医院。
很多疾病在治疗结束后隔段时间需要复诊,比如浙江的病人到北京、上海等地大医院就诊,如果患者就诊的医院和乌镇互联网医院有合作,复诊时就可以直接到乌镇互联网医院,通过远程视频语音等技术在线复诊,医生给出治疗建议,在当地做检查,可以有效降低整体医疗费用。
微医集团董事长兼CEO廖杰远说,“互联网+医疗”改变了过去人们只能前往医院“看病”的传统生活方式。通过网络人们能够随时听取医生的建议,或是获得各种与健康相关的资讯。互联网医疗不仅节省了患者之前大量用于挂号、排队等候乃至搭乘交通工具前往的时间和成本,而且能更高效地利用优质医疗资源,缓解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你可以拥有一个机器人医生。”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百度公司展台前,工作人员演示了“百度医生”APP。打开APP,就可以在手机上点击“专家问诊”。选择疾病种类,然后手机上会出现各种问题,就像向医生问诊,只要选择“是”或者“不是”。
“最后机器人医生会根据问答结果提供最终建议,比如让你去医院做什么检查等。”工作人员说,因为医疗的特殊性,目前后台还有专业医生在审看这些问答的情况和机器最终给出的参考建议。目前,这个APP的用户已有很多。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互联网+智慧医疗”分论坛演讲中指出,目前互联网+医疗在O2O服务、智能问诊、精准基因分析和精准医疗以及新药研发四个层次得到应用。他提到,计算机智能问诊的准确率在迅速提升,计算机未来可能会超越医生。
互联网界的巨头在医疗卫生领域都有投入。腾讯投资的卓健科技和丁香园,一个是为医院提供互联网化解决方案的技术供应商,另一个是从专业论坛起家走向线下,关注内、外、妇、儿、全科的平台。阿里健康希望通过他们擅长的大数据分析、商业化运作,能够切入更细更广的健康管理需求中。
互联网+医疗不会取代医院医生
尽管基于大量病例数据的机器人医生可以问诊,并开处方;互联网医院可以远程会诊、精准分诊;有互联网大咖甚至说“让医生下岗”,然而,互联网+智慧医疗无法取代实体医院,更无法取代医生本身。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互联网+智慧医疗”分论坛发表致辞时表示,“互联网+医疗”已在四大领域取得成效:在医疗服务领域,全国200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了远程诊疗等服务;在健康管理领域,正努力实现居民健康信息跨机构、跨区域、跨业务的互联互通;在综合监管领域,国家和省级的药品、招标、采购信息平台已经全部联通运行,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跨省结算正加快推进;在健康产业领域,在江苏、福建省,南京市、常州市、福州市、厦门市启动了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建设的国家试点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授李兰娟参与创办了云医院,她认为,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健康,一直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应用领域。通过数据,可以把医学专家积累的宝贵经验转化成标准化的知识基础,做到数据驱动医疗服务。“不过,互联网医院不可能取代实体医院,也没有必要。未来的医院,要么有互联网这样的组成部门,要么有单独的互联网医院,做一些独特的适于互联网的医疗服务。”
“互联网和医疗咨询、会诊的结合在很多方面都会给老百姓带来好处,但必须做到规范化,否则物极必反。”李兰娟说,比如医生看病,很多时候必须面对面才能综合看出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某些疾病上更是如此。所以是不是能在互联网上看病或开处方,需要严格规范,必须根据疾病、患者情况、医生能力的不同等多方面因素去区分对待。
另外,“O2O模式在其他行业已经探索和发展很久了,对于送药上门来说,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李兰娟说,如果是医院延伸的送药服务,早已经在实践,如果是用户自主购药,必须要符合药品类别管理制度,否则容易造成乱用药现象。
互联网+智慧医疗的技术难题也是一大痛点,大数据时代信息共享带来实惠,但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尤其是医疗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平台的安全与稳定是最大的挑战。
急需建立管理规范行业标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说,互联网+医疗的融合,最关键的是要建立符合医学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运行机制,与现实医疗工作紧密衔接,研究符合医疗质量标准的技术方式、管理规范、行业标准等。
“医疗是用在人身上的,与人的健康与生命息息相关,所以企业要对用户负责,不要炒作概念,技术一定要真正成熟与安全,再投放市场。政府也要做好引导与把关。”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说。
詹启敏认为,互联网医疗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方向,现在发展势头很好。不过,互联网医疗目前仍在发展与成长过程中,没有完全成熟,政府、企业和公众都要保持一个客观的态度,避免在近期内对其期待过高。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模式与机制、适用范围、技术、相关法律法规与伦理等,都亟待完善。
东软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刘积仁说,互联网医疗不能因智能而代替医生,不能因便捷而无视法规,不能因效率而舍弃安全,不能因技术而背离人文。
法国卫生部医疗服务司司长马克西姆·考特曼在“互联网+智慧医疗”分论坛上说,电子医疗不能任意采集数据。在法国的电子医疗中,涉及很多部门,首先就是监管,监管涉及不同内容,是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在所有的行医过程中我们是有监管的,不能任意地进行数据采集,要保证患者的隐私和信息安全。
【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