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互联网业易“一夜暴富”引热议:有前提条件

22.09.2014  11:05

  整个周末,福州众多普通市民以及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从业者都津津乐道于阿里巴巴登录纽交所这场史无前例的IPO盛宴。不过和经济学家不同,他们更乐于谈论的是阿里巴巴员工“一夜暴富”的天方夜谭似的神话。那么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真的很容易“一夜暴富”吗?记者昨日专门联系了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

  “暴富”确实比较容易

  “一位福州籍的阿里巴巴员工昨天收到了来自同学们的134条祝贺短信。其中133条短信在祝贺之余表达了借钱的需求,另外一条则表示以前借的钱暂时不想还了……”这条段子,自20日开始在福州互联网行业中迅速流传。的确,许多在公司里有股权的福州互联网行业从业者,非常想知道“人家的钱是怎么拿的”。

  从创建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到30人的“阿里合伙人”,再到阿里巴巴集团的两万多名员工,从高级主管到前台接待,马云的“小伙伴”们的确是阿里上市最大的个人受益者。“一些在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的员工,持有的股票价值都超过了数百万美元。”昨日,记者从业内获悉,阿里巴巴上市后,不仅马云本人成为中国首富,也不仅是集团的高层,就连在阿里工作的一些普通软件工程师、营销人员以及支付宝等关联公司的员工都能从阿里此次IPO之中受益。

  那么,究竟有多少员工持股呢?据悉,1999年创立以来,阿里已经以股票期权和其他股权奖励的形式,向现任和前任员工总计发放了26.7%的股份。按最新估价区间的最低下限计算,阿里巴巴此次IPO可为员工带来大约453.36亿美元的巨额财富。

  在具体数量上,阿里巴巴并未披露员工股东总数。但外界流传的说法是,根据阿里巴巴规定,在公司工作满3年的员工都可以得到配股。2007年阿里B2B业务上市时持股员工比例约为70%,现在如果按50%的持股员工比例计算,阿里现在持股员工约为11000多人,上市后每人平均可套现将近42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591万元。这意味着,阿里上市将诞生一万多名千万富翁。

  这样的“好事”,其实福州也有。去年,百度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福州的91无线,造就了国内互联网的最大并购案。据网龙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显示,当时,网龙管理层和员工持有961.5万股,约占91无线总股本的6.85%,其中管理层占157万股,余下的则为员工持股。因此,不少福州的91员工,当时也获得了“意外的惊喜”。

  也有不少前提条件

  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豪的故事,当然令局外人艳羡不已。不过记者昨日采访获悉,互联网员工要想成为土豪,也不是那么容易。

  昨日,一位已经离职的阿里巴巴前员工在电话中告诉记者,首先,你必须是一位对公司有用的人,有拿得出手的本事才有“暴富”的可能。据了解,期权奖励制度一直是阿里留住人才的手段之一。但只有员工到达一定层级,并成功完成一些大型项目,对集团作出特殊贡献后,才能获得一定的期权。其次,获得期权激励的员工,可在某一特定时间,以一个特定的价格,购买阿里的原始股票。

  这还没完,拿到期权之后,还需要在阿里至少勤勤恳恳工作四年。按照规矩,不管你因为哪种情况获得期权,都不能立即生效,需在四年行权期内慢慢兑现。阿里每年兑现股份的比例也分两种,第一种是每年兑现25%,四年兑现完毕;第二种是每两年兑现50%,四年兑现完毕。也就是说,如果一位阿里员工想要把得到的期权全部换成股票,需要四年的时间。

  当然,和其他公司一样,早年进入团队的员工往往能获得更多权益。根据某位M(管理层级)级阿里员工透露,2010年之前,阿里P6级别(P为专业人才,数字越大等级越高)的员工可以拿到一万股,但随后慢慢降至1500股~2000股。此外,在阿里刚刚成立的2年到3年里,因为资金问题,公司经常以股票代替工资,那时的员工几乎没有花钱就获得了股票。

  另一位前阿里P7级员工则告诉记者,除了通过入职定级获得期权之外,每年年度的KPI考核也是阿里员工获得期权的一条标准。其他还有各类大大小小的考核标准。总之,只有足够优秀才能拿到期权。这位前员工坦言,他在阿里奋斗了6年多,双“十一”、双“十二”、996(上午9点到晚上9点上班,一周上六天班),全都经历过。他在行权期结束后选择辞职,最后拿到了1万股的股票。按照阿里巴巴登录纽交所每股93.89美元的首日价格来换算,现在他手中至少握有93.89万美元,约合576.5万元人民币。

  此外,“运气”也是不得不提及的一点。例如,去年百度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网龙旗下的91无线,不少人变成亿万富豪,但91的开发者,一个叫熊俊的年轻人,前网龙公司无线事业部的CTO,却并没有从中得到大的收益。由于和公司对于不少问题的观点不一致,加之诸多其他因素,熊俊比较早就告别了网龙。再之后的故事就是,在智能手机爆发后,大洋彼岸的李彦宏打来越洋电话,以19亿美元全资收购91无线的方案成形,只是这跟熊俊已无半点关联。

  (福州晚报首席记者 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