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佳阳山海互动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畲乡

30.09.2015  13:29

畲族妇女在指导织裙带。

正月伊始,福鼎市歌舞协会骨干成员在周山村开展“文化下乡”活动

双华村蓝氏宗亲会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

   宁德网消息(记者 曾云斌 文/图) 继2001年1月从前岐镇独立设乡后,2009年2月26日农历“二月二”会亲节期间,拥有2.1万人口,畲族同胞占35.7%的福鼎佳阳乡又正式挂牌设立佳阳畲族乡。弹指一挥间,六年过去了。如今的佳阳畲族乡全乡人口已升至2.37万,少数民族人口跃居40.5%,其中畲族人口占35.7%,回族人口占4.8%。乡域面积69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其中6个为畲族村,是我省少数民族人口较为集中的乡镇之一。

  在佳阳畲族乡工作多年,刚刚履新升任主官的钟朝晖乡长说起佳阳这些年的变化,一脸的喜悦。他说,佳阳畲族乡是融山区与沿海于一体,集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军民共建基地于一身的畲族乡。辖区内有1个正团级、2个副团级、1个正营级驻军单位,是典型的集老少边为一体的新兴民族乡镇。

   畲族文化在保护传承中发展

  佳阳畲族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畲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保存完整的畲族文化为畲族乡增添了浓郁的民俗风情,并取得斐然的成绩。一年一度的罗唇正月十八“冥斋节”和双华畲族“二月二” 会亲节歌会以及农历八月十七“弼公节”等畲族传统民俗活动,闻名遐迩,成为福鼎市及闽浙边界地区畲、汉等各族群众共同的盛会。双华畲族“二月二”会亲节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进一步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唇畲汉“冥斋节”在太姥山文化旅游节活动中广受好评。同时,积极抓好民族文化传承脉络建设。收集、整理佳阳人民群众当中十分丰富的畲族歌谣、谚语、民间故事等口头民间文学,将其收录到省、地、县三级民间文学的集成卷本。不仅引导佳阳民族学校增设畲族文化兴趣班,聘请精通畲族文化的老师进行教学。还加快协调落实在福鼎民中创办佳阳民族班级相关事宜。

  为强化文化阵地建设。继2008年投入50万元在双华村建成福鼎市畲族文化馆后,次年又投入70万元在集镇建成佳阳综合文化站,依托这两个平台,大力倡导群众参与到畲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行动中来。此外,在乡村两级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上庵村省级少数民族村的申报和双华村国家民委确定为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村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畲族文化的进一步挖掘。

   建设畲族特色村寨与畲乡集镇

  随着《佳阳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防洪排涝规划实施建设的出台,明确了“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畲乡的发展思路,争创国家级生态乡镇。以纵一线和沈海高速复线建设为契机,谋划在沿海片区打造安仁现代服务业组团,规划建设用地1万多亩,结构布局为“三区一湾”(高台地沈海高速公路复线佳阳安仁出入口物流商贸区、中台地休闲度假区、低台地人居区、南侧海湾景观区),建设成为以物流商贸、休闲度假、人居为主导,以物流商贸、水岸台地为特色的闽浙边贸工业区现代服务片区。

  继续推进民俗风情园建设,已启动项目报批、土地流转及征地工作,下阶段将组建工作机构,搭建工作平台,进行相关构筑物单体报批,加快形成工作格局,建设内容包括畲族阁、畲族对歌台、望海亭、畲族风情街等,为畲乡群众搭建旅游休闲平台。2013年周山村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先后完成牡丹园、观光池、烈士故居修缮、天湖山公路建设等项目建设,组建周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500亩发展集农业收益和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加快形成生态旅游亮点。下一步,佳阳畲族乡将深入挖掘西坑内旅游资源,进一步延伸旅游线路。去年,双华村被省民宗厅列为省级畲族特色村寨,按照村寨建设规划先后实施完成立面改造、门楼建设、道路拓宽、卫生院等项目。

  今年将重点按照“五清楚”“两特色”的美丽乡村整治要求,逐步改善村寨风貌,结合双华“二月二”会亲节,大力挖掘畲族特色文化,打造畲族风情旅游品牌。此外,还将启动蕉宕新村项目建设,以建设渔业旅游新村为目标,尽快落实新村建设的规划、设计、立项、报批,争取在下半年着手进行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发展乡村小旅游为目标,打造乡村海上娱乐休闲游。

  畲乡中心集镇建设一直是佳阳畲族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几年努力,佳阳畲乡中心集镇已初具规模,新增民房500多溜,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集镇人口从原有的8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人,一个新兴的集镇已经形成。首先是以实施“造福工程”为主要抓手,在夯实集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排污管道、垃圾焖烧炉和中转处理站、河道改造、镇区绿化、公厕等相关配套工程的建设基础上,在集镇建成省级“造福工程”示范点“福阳新村”安置区。通过地质灾害点群众搬迁、自然村整村搬迁等措施,使农村人口向集镇集中转移、聚集;其次是进一步增强农村学校的撤点并校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改善集镇中心校的办学条件,让农村学生向集镇转移。如今的佳阳乡已建成了九年一贯制民族学校、幼儿园、客运站、集贸市场;供电所、派出所、农村信用社、卫生院等大楼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大力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继续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争取每年举办多期的茶叶、蘑菇、网箱养殖等培训班,为集镇农民就业创造新的途径。

   推进经济和谐发展,力促民族团结进步

  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畲族群众聚居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村庄,自然条件较差,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为此,坚持把加快乡村经济发展作为解决民生问题根本途径,坚持把争取上级的支持与发挥部门的职责以及民众自力更生相结合,成为佳阳畲族乡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多措并举的首要职责。

  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乡政府通过加强农业基地的建设,抓好农村能人经济,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

  首先,靠山吃山。在山上加大特色农产品的种养殖,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多年来,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大力实施山地农业综合开发,先后引进恒春源茶业有限公司、绿禾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鼎佳吉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落户佳阳发展生态农业。其中,恒春源茶业建成天湖山千亩高优茶叶基地,并发展壮大为规上企业。绿禾盛大棚种植基地形成近600亩规模,西红柿、樱桃萝卜等多个高端蔬菜品种种植丰收,欧当归试种和育苗取得成功,下一步,将引导绿禾盛进一步完善内部运转机制和发展规划,帮助其扩大规模至1000亩,同时加快推进与省农科院建立合作平台。鼎佳吉生态农业完成贵妃鸡、竹鼠养殖基地一期建设,流转土地200多亩,设施建设8000多平方米。积极招商,争取启动建设3个千亩以上规模的种植基地。要求各村全面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以10000亩为总体目标,按照下达的任务指导数开展土地流转工作。

  其次,靠海吃海。在海上加大扶持壮大海上网箱养殖业。蕉宕、罗唇、安仁等网箱养殖村利用海上资源优势,积极争取资金,推动海洋产业的发展,重点扶持黄瓜鱼、鲈鱼、紫菜等水产品的养殖和渔排建设。海上网箱养殖总数达2万多口,是福鼎市网箱养殖最多、最为集中的乡镇,也是福鼎市海上饵料、成品鱼、鱼苗交易的中心,仅海上饵料年交易额就超亿元。为了巩固优势产业,今年要加强海上养殖的指导和管理,组织海上养殖信息普查工作,加强海域管理和海上公共资源管理,探索饵料市场规范运转,组建海产品销售专业合作组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前程,佳阳畲族乡党委、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切实担负起加快发展的重任,把握全局,谋划思路,开拓进取,把佳阳畲族乡建设成为山海互动闽浙边界新兴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