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祭扫”更“清明”

02.04.2021  19:52

  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节是祭奠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由于去年疫情影响,去年清明节祭扫人流量受限,预计2021年的清明祭扫人流量将大幅增加,为保障清明祭扫活动安全有序、文明低碳,全国很多地方纷纷倡导网络祭扫、直播祭扫、家庭追思等方式,倡导摒弃清明祭祀的旧方式、旧习惯,弘扬倡导新礼仪、新风尚。 

  隔屏追思“云祭扫”,思念触手便可及。绵延了2500多年的清明节,是一个慎终追远的日子,清明祭扫作为一种庄严肃穆的祭祀文化,核心价值是对先人的追思和缅怀,更是洗涤精神家园、弘扬家族遗风的一种形式。《论语》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就是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培育出忠厚老实的百姓。借助网络平台,给先人点上一支蜡烛、献上一束鲜花、写上一段寄语、制作一张思念卡片,这些都可以追忆过去表达思念。祭扫先人,最根本的是表达自己的真心,懂得感恩、不忘根本。“云祭扫”,隔屏追思,视通万里,遥拜先祖,心有灵犀,合乎伦常,改变的只是祭祀的方式,不变的是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云祭扫”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的祭扫方式。现代人生活半径大出许多,职场压力也相对大得多,如唐代人一般长途“奔袭”回家扫墓有着诸多不便,对很多人而言都不现实。网上以鲜花美酒祭祀,或者写寄语卡、缅怀文章等,这些祭扫方式同样是孝道的彰显。更何况,传统的“现场祭扫”,焚烧冥币、祭品,燃放烟花炮竹等,不仅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还会带来诸多安全隐患,集中祭扫时常导致交通严重拥堵。依托科技发展、网络普及的背景,选择不焚烧纸钱,不燃放鞭炮的“云祭扫”,符合现代殡葬发展理念,是移风易俗、杜绝火灾隐患的大义之举。由此而言,“云祭扫”也是追思先人的“正确打开方式”。 

  “记住就是最好的思念”。当前,疫情防控未到“松劲”“歇脚”之时,境外输入性病例压力有增无减,防控工作来不得半点松懈,“云祭扫”则可以有效避免人员扎推聚集,既减少了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又倡导了健康节俭、绿色环保的文明理念。这样的“云祭扫”同样感情充沛,可以唤醒家族记忆、重温家国情怀,不失为一种具有现代气息的缅怀方式。 

  “云祭扫”更“清明”。注重“”和“”,一直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历书》如此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云祭扫”搭上“互联网+”快车,彰显了绿色低碳和文明,引领着清明祭扫新风尚,有助于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新风,契合了时代特点。(南平市委文明办 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