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报、福州新闻网2020.4.24:福州高新区:打造产学创融合新高地 争当高质量发展领跑者
福州高新区:打造产学创融合新高地 争当高质量发展领跑者
本报记者 楼卫东 谢星星 张笑雪
2020.04.24
高新区海西园。本报记者 张人峰摄
1991年,一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火种,被播撒在旗山脚下、乌龙江畔的中心城区西南侧。历经近30年淬炼,这颗火种被渐渐唤醒,加速萌发。
一轮轮招商引资的热潮、一股股项目建设的热浪、一声声加快发展的号角……去年以来,福州高新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自觉运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迈出新步伐。2019年,在国家高新区中的综合实力排名从2012年第46名上升至第32名。
高新之上,再登新高。如今,肩负打造省会福州创新中心建设重任,高新区正全力打造“产城”“学城”“创城”深度融合的新高地。
产城融合
点燃产业发展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各园区同质化发展、产业特色不明显、规模效应不突出……去年以来,福州高新区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发展软件设计、芯片光电、生物医药等产业,初步形成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支柱产业,聚集起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项目。
在数字经济上,高新区已初步梳理数字产业项目21个,如中科曙光项目将打造福建本地高端计算整机先进制造基地;在海洋经济上,依托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打造“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的战略支点;在平台经济上,中海创项目将提供世界领先的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搭建工业互联网基础赋能平台。
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高新区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去年以来,高新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民生事业蹄疾步稳,宜居环境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
【现场直击】
全“芯”全意
做深耕高端的“逆行者”
“二期项目如期扩产建设,目前已经全面量产!”在高新区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福建兆元光电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看着满产的生产线,斗志满满。
“为了赶订单,车间24小时不休,工人轮流倒班作业,防疫生产两不误。”兆元光电相关负责人说。
在产品展示室,记者看到各种比指甲盖还小的芯片被陈列在玻璃罩中。“这款MicroLED芯片是我们目前的高端产品。”上述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让公司在行业大环境“洗牌”过程中逆流而上。
只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加快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兆元光电从2018年就开始布局微间距LED芯片,目前已开发出12项高附加值新产品,并具备世界领先的MiniLED和MicroLED量产能力。
兆元光电只是高新区光电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代表。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坚持厚植“创新”基因,光电产业优势日渐凸显,一条完善的光电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走进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光电晶体材料领域研究成果令人目不暇接,先后孵化出福晶科技、中科华宇、中科光芯、中科光汇和中科芯源等十多家行业内的高科技企业“单打冠军”。
“我们还与海西研究院共建高新区光电产业基地,累计投资光电项目总额超过50亿元。”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基地拥有华映光电、华映显示、浩蓝光电、JVC电子、LG电子、NEG玻壳、日立数字媒体等一批大中小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紧密衔接、集群发展的产业优势为这片热土带来无限生机。
企业实力是“硬核”,如何吸引人才在这里安居乐业?除了发展产业,高新区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上也下足了功夫。
“现在高新区的路网越修越好,从公司回家比原来快了一倍。新建的医院和学校也让我们更安心了。”对于生活规划,兆元光电芯片车间技术人员唐进强信心十足。
学城共建
打造校地融合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合作,支持企业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跨区域共建一批产学研创新实体,共同打造创新发展战略高地。
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福州高新区深化校地融合,采用区建校管等方式,加快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高新区医院、闽江师专附属中小学等项目建设。主动对接高校,争取共同规划建设大学城共享区和高校产业园,积极承接高校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去年以来,高新区通过优惠供地、供楼以及装修、运营、财税补贴等方式,支持福大百特、中海创、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福州)等高校关联项目落地建设。
为强化校地产学研合作交流,高新区定期开展大学城高校院所专家团队与企业对接沙龙,有针对性解决企业创新需求。
【现场直击】
服务贴心有温度
高校研发团队专利连连
乘坐75路公交车的市民,会发现车上驻扎了一名“危险品检测专家”,不论是酒精、汽油、香蕉水,还是甲醛和烟尘,都能一一识别。
这位“专家”是“电子鼻传感器”,它采用人工智能结合自主研发传感器系统,可对空气中影响人体健康和易燃易爆气体进行实时甄别和精准报告。
发明这款产品的,是福州大学孟春教授团队。“高新区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才能快速孵化出这些专利产品。”团队成员王航说,两年前,该团队获得投资,开始研发电子鼻传感器,但研发场所距离福州大学至少1小时车程,于是向高新区提出入驻申请。
“你们既要上课,还要搞研发,办公地点必须方便,我们来解决。”高新区产学研办主任姜昌国说,区里为孟春教授团队精心选址,就选在与福州大学一路之隔的园区大楼中,面积约200平方米。
去年9月,该团队成立的福建省博凯科技有限公司顺利入驻,还被高新区纳入创业黑马加速器,享受相关培训和寻找投资人等一系列配套服务。
“来这里不到半年,我们的产品就成功申报专利并投向市场,这个速度怎么都没想到。”王航说,最近,团队研发的生物气溶胶传感器也获专利,还有几项新技术正在加速研发中。
“大学城12所高校不仅是我们的邻居,更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姜昌国说,目前万润新能源、联合动力、浩然光电和蓝环保等一批园区企业已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合作,涉及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区块链技术等新领域。
接下来,福州高新区将根据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在辖区内开展光电技术产业、农业、教育业、养老业、科技特派员等多个行业的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大学城各高校的创新要素对接,深化校地产学融合。
创城升级
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近几年,高新区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自主创新示范引领,打造创新创业创造高地,为经济持续优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搭建高端服务平台。去年以来,高新区引进福建光电实验室,科融星创、创业黑马独角兽加速基地等项目。承办首届福州“旗山论谈”,首批聘请引才大使14名、人才举荐委员会专家11名。
强化科技金融运作。为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高新区创新成立首期规模5亿元的区产业发展基金,已成功投向迪电、瑞泰来等项目;在全省率先试点“高新贷”服务,目前已审批授信额度7129万元。
凸显“三创高地”效应,全要素创新示范中心加速形成。目前,全区已集聚省级以上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2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2家。同时,获批建设中国福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福建分中心、省级创新创业示范中心等“国字号”和省部级创新平台。
【现场直击】
专利服务释放活力
激发“三创”内生动力
前不久,在福耀集团总部召开的“ETC前装推广会”上,多方代表共同探讨交流ETC前装解决方案和市场发展之道,“ETC+玻璃”整体解决方案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项目之所以能顺利推进,离不开前期的专利分析。只有做好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企业才能大胆向前迈步。”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背后是高新区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福建分中心的鼎力支持。
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2020年7月1日起,新申请批准的车型应在选装配置中增加ETC车载装置。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玻璃解决方案供应商,福耀集团积极着手、抢抓先机。
去年9月,福建分中心派出业务专家,与福耀集团共同合作开展专利分析及挖掘工作,帮助企业做好产品产业化及市场化过程中的专利预警工作,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这里虽然没有生产企业的热火朝天,但每天都在高效地运转运行中。”在高新区海西园,福建分中心综合管理部负责人王明哲告诉记者,2019年,福建分中心共完成发明专利案件审批1.3万余件,审结2600件;2020年,该中心计划完成发明专利案件审批4.2万件,审结2.2万件。未来几年,该中心发明专利案件审查数量还将持续快速增长。
去年8月,高新区还与福建分中心合作举办“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保护”的主题培训。同时,分中心则根据地方需求,为当地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开放部分内部培训资源,将新审查员的相关课程面向周边企事业单位有需求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
“福建分中心落户高新区,为我们打造‘三创’之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福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看来,通过知识产权最大限度激发出“三创”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
新时代,新目标。福州高新区正主动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营造良好创新创业创造生态,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力让高新区成为引领和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和强大引擎。
(全文共3938字)
http://mag.fznews.com.cn/fzrb/2020/20200424/20200424_002/20200424_002_2.htm
http://news.fznews.com.cn/dsxw/20200423/5ea1b14167a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