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乡村的基层代表讲述乡村振兴路上的“福建故事”
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被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福建省代表团的采访中,中新社记者倾听了来自乡村的基层代表讲述的乡村振兴“福建故事”。
两岸基层的新融合
在致力建设“两岸共同家园”的平潭综合实验区,两岸基层的融合率先探路。在全国人大代表、平潭综合实验区潭城镇东门社区党支部书记薛玉凤看来,探索两岸基层的融合,就是要将台湾社区治理理念与平潭实际相结合,积极吸收借鉴台湾志工队伍组建、村容村貌改善、社区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实现乡村社区产业发展、人文教育、医疗照护、社区治安、环保生态、公共管理的全面提升。
东门社区引进台湾村里长任社区居委会执行主任,融合台湾社区治理经验,因地制宜打造了具有特色的文创美食一条街。去年6月,东门社区还与台南市善化区坐驾里签署交流合作协议,缔结为两岸姐妹社区。
薛玉凤告诉记者,平潭已成功举办三届海峡两岸村里长交流会,搭建两岸基层村里的互动桥梁,促成一批两岸村里结对发展,并在社区建设、基层管理、宗亲交流等方面建立联系,推动两岸基层融合发展。
侨乡的新期待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来自侨乡莆田市的全国人大代表、秀屿区笏石镇岐厝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曾云英深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创新是力量。
采访中,她道出了自己的新期待:以更好的产业吸引人才,以更好的服务留住人才,以更丰厚的待遇保障人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所能、大显身手。
“希望‘大数据’‘互联网+’这些新名词,能够尽快和我们基层老百姓的农产品联系起来,让农村经济好起来,让农民腰包鼓起来。”曾云英也期待“互联网+”、数字产业进一步延伸介入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每一个角落。
“移风易俗”带来文明乡风的兴起,让曾云英对乡村发展的新变化感慨不已。她说,当地大刀阔斧整改婚嫁礼金习俗,压低沿海一带的高聘礼,明令禁止大操大办;如今,许多人用省下的钱,设立了扶贫、助学等基金,为公益事业做贡献。
“村规碑”的相伴而行
说到乡村的文化振兴,全国人大代表、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提高了语调,话语中充满骄傲与自豪,“目前,全村本科以上大学生121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12人,平均每9位村民就有一名大学生。”
常口村设立教育奖学金、村民成才榜,形成了“崇文重教”的良好村风民风,已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在常口村口,“村规碑”上镌刻的“勤俭持家、勤劳致富”“尊老爱幼、赡养老人”“村邻和睦、互帮互助”等72个字村规民约,与常口村的发展相伴而行。
“‘村规碑’立了20年,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张林顺告诉记者,村里的路宽了,路灯亮了,环境美了,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别墅式新房;常口村还和周边5个村抱团发展,共同进步。
来到北京,张林顺不仅一再讲述常口村的故事,而且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频频晒出今日美丽常口村的照片。张林顺“信心满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常口未来变化会更大。”(记者 罗钦文 龙敏)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