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高质量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28.02.2019  15:21

     20多万

  2018年,山东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9600多家,农民合作社20多万家,家庭农场超过6万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99.3%

  山东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成率达99.3%,建制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89.4%。

  

  这个春节,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曹县磐石街道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一直忙着撰写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拟提的议案建议。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总书记的话言犹在耳。”王银香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围绕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抓落实,村里又有不少新变化。

  “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说,一年来,山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深入谋划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坚定不移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到实处。

  以高标准规划谋高质量发展

  针对单个村庄产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烟台按照辐射2至3公里半径区域,创建农村党建示范区,多个村抱团发展。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斗余农村党建示范区将临近的8个建制村“绑定”,由镇干部担任党总支书记,最大化整合示范区的资源,统一将中心所在的购物街商铺对外租赁,屋顶上安装光伏发电设备,使每个村都能获得稳健收益。

  作为山东“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100个示范乡镇之一,门楼镇是齐鲁大地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山东不断领会和运用这一科学方法论,统筹兼顾,努力把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下好下活。“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正是其中关键一步。

  一年来,山东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确定路线图和时间表,着力绘就各具特色的“齐鲁风情画”。

  山东注重强化规划引领,推出《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5个工作方案,与当年的“1号文件”一起,构建起“1+1+5+N”乡村振兴政策规划体系,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结合起来,一张蓝图干到底,确保执行有力、落实到位。山东还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实现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以高标准规划谋高质量发展。潍坊诸城“种植达人”张培福,今年种了两个棚的西红柿,刚一开市就销售一空,“俺这品牌打出去了,来采摘、购买西红柿的人太多了,根本不够卖。”高价格来源于西红柿的差异化种植,还有“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的价值塑造。仅特色园区一项,山东去年就创建4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推动从农产品数量大省向质量强省跨越。

  今年山东省两会上,省长龚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高起点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研究制定齐鲁样板标准体系,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庄布局调整、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机制,深化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持续推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以综合施策促“五个振兴”协同共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为山东指明了主攻方向和实践路径。

  种了一辈子大蒜的济宁金乡韩大爷,没想到一颗大蒜还能变出这么多赚钱的门路:一家企业研发的大蒜胶囊,将大蒜价值提升了20倍;“互联网+农业”带动大蒜网上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世界蒜都”金乡,已形成集科技研发、保鲜贮藏、精深加工、贸易流通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蒜农收入随之水涨船高。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山东抓好农业产业升级的先手棋。2018年,山东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9600多家,农民合作社20多万家,家庭农场超过6万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戏好要靠唱戏人,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山东积极创新乡土人才评价机制,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行动。2018年,全省组织农村转移劳动者参加就业培训12.84万人,创业培训1.48万人,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3万人。既培养本土人才,也广聚天下英才,山东开展“雁归兴乡”返乡创业推进行动等,着力吸引返乡下乡人员,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舞台各展其长。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走进淄博淄川区寨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宽敞的教室里坐满六七十岁的老人,正在高声朗诵《诗经》。这些老人绝大多数是本镇农民、退休职工。实践中心让文化振兴有了坚实阵地。山东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服务群众”项目,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全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成率达99.3%,建制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89.4%。

  乡村振兴就像一条“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为优化生态振兴这个支撑,2018年仅前7个月,山东各级便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220多亿元。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2018年,山东对全省200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的党组织书记开展轮训,对在脱贫攻坚中工作出色、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基层干部提拔使用。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组织建设,着力健全完善乡村组织体系,形成领导有力、运转有序、治理有效的组织机制。

  以改革创新破解重点难点

  山东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推动“五个振兴”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针对制度创新不够问题,山东注重强化制度供给。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单位,山东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快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进一步盘活农村资源、激发农村活力。目前,山东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2017年以来累计分红达12.8亿元。

  济南历城区东泉村是有名的古村落,旅游资源丰富。被选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后,村子变化巨大。“以前,不少人想来我们村承包土地搞经营开发,但难度挺大,因为能流转的地块都很小。后来由合作社做主体出面流转土地,3天时间就流转了390亩地。”村党支部书记高文勃介绍,2018年有11个项目确定落户东泉村,总策划投资额达2700万元。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解决好资金问题。2018年6月,山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省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实施意见(试行)》,把分散在31个省直部门的涉农资金下放到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集中力量办大事。2019年,山东省省级计划统筹整合中央和省级涉农资金400亿元用于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

  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乡村发展的最大短板。山东聚焦农民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道路、厕所、供暖、供电、学校、住房、饮水“七改”工程。截至目前,全省超过90%的建制镇已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9%。

  在威海市俚岛镇烟墩角村,每年大量天鹅飞来越冬。村党支部书记曲学军介绍,改厕前,村里的污水直接流到村南河里,影响天鹅生存环境。改厕后,村里建设了27处污水处理设施,全村生活污水统一收集、一体化处理。河水变清了,天鹅来的多了,游客也越来越多。今年春节期间,烟墩角日均客流量约12000人次,光渔家乐营业收入就达50多万元。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