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呼唤更多“赵亚夫”

13.07.2021  18:51

  梅雨季节,闷热难耐,稍微一动便大汗淋漓。然而在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已是80岁高龄的农业专家赵亚,依旧带领着团队在有机水稻田里忙碌。赵亚夫是十位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者之一,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奖”等荣誉。步入耄耋之年依旧在科技兴农第一线挥汗奋战,贡献和荣誉背后的辛勤付出不难想象,“为农民服务一辈子”初心可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呼唤更多热心为三农事业办实事、洒汗水、作贡献的“赵亚夫”。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赵亚夫式“田秀才”。脱贫攻坚全面获胜,科技兴农举足轻重,“田秀才”“土专家”“果博士”踊跃投身科技扶贫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50多万亩,给16万农民带来200多亿元直接收益,赵亚夫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就是有力印证。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呼唤更多热爱三农、扎根大地的“赵亚夫”,把“帮助农民过上好日子”作为追求目标,教会农民挑“金扁担”、用“新农具”、干“新农活”,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技能、智能支持。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赵亚夫式“铺路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给力,也需要社会各方助力。赵亚夫和他的团队帮助茅山老区数十万农民脱贫致富,涌现了很多百万元户、50万元户、10万元户,却一直坚持不收指导费用、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技术顾问。像他这样“把成绩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农业专家有很多,“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太行山愚公”李保国、“农民院士”朱有勇……勤于科研攻关,甘于无私奉献,乐于“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乡村振兴就需要更多这样的“铺路石”。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赵亚夫式“夕阳红”。赵亚夫数十年初心不改,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也树立了老有所为、老当益壮的模范典型。赵亚夫的事迹启示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乡贤大有用武之地,无论是“留守本土”还是“告老还乡”,发挥特长优势,或为群众致富传道授业,或为开拓市场穿针引线,或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或为基层治理出力流汗,既充实、丰富晚年生活,又力所能及为乡村振兴贡献才智、奉献余热,绽放最美“夕阳红”。(莆田文明网 馨缘)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