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福建|"习近平同志率先启动福建的生态省建设"

29.07.2020  09:26

   采访对象: 李在明,1946年9月生,山西浮山人。1993年10月任福建省泉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95年4月任泉州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政法委书记,1998年9月任省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2006年9月任省人大教科文卫专委会副主任。2010年9月退休。

   采 访 组: 黄 珊 陈 思

   采访日期: 2017年6月7日初访,2020年1月8日核访

   采访地点: 福州市芳沁园,福州悦华酒店

   采访组:

   李在明同志,您好!近平同志主持省政府工作期间,您是省环保局局长,请您回顾一下他是如何支持环保工作的。

   李在明:

  我1998年9月到省环保局当局长。习近平同志1999年8月任代省长,2000年1月任省长。从他主持省政府工作开始,我们的接触多了起来,谈工作、谈思想都非常融洽。习近平同志对环保工作很重视,对环保事业的发展很有见地。后来我了解到,他无论是在厦门、宁德、福州任职,还是到省里工作,始终很注重环保知识的学习和环保工作的开展,不仅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还有很充分的实践经验。

  我从习近平同志担任省委副书记时开始跟他有工作上的接触,那时他就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生活简朴,对个人的吃、穿、住、行都不讲究,从来没有过高的物质要求,而且一贯注重廉洁自律。他修养很好,工作很有耐心,说话做事都非常讲道理,从来不对部属发脾气,很随和。如果部属工作有做错的地方,他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服帮助,从不以势压人。总之,习近平同志党性原则很强,很有人格魅力。

  2000年初,省直机关有关厅局长陪同习近平同志一起到三明市调研,他和我们十几个人一起坐在同一列火车车厢里,大家一路上有说有笑,很轻松融洽。习近平同志也不让地方干部搞迎来送往那一套,到了目的地,我们下了火车就乘中巴车直接到市政府宾馆,每顿饭只吃简单的工作餐,不要酒水,这样既省时间,又很节俭。大家每天乘坐同一辆中巴车,到各个地方调研和检查工作,路上大家交流工作也很方便。有一天,吃完饭在外面散步的时候,有一位老局长对我开玩笑说:“你们省环保局的办公楼大门是歪的,大门口还有个斜坡,你们是处在‘歪门斜道’上,所以就总是出事啊!”虽然老局长和我很熟,说的话也是开玩笑,但我听起来有点尴尬,一时不知道怎么接这个话。这时,习近平同志接过话说:“没关系,现在是新班子了,省环保局一定会‘否极泰来’的。”我听了习近平同志这句话,感到很高兴。我知道“否极泰来”的大概意思是“逆境到达了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习近平同志说这句话,不单是在鼓励我,也是表达对我们新班子的充分信任。直到今天,这句话我还铭记于心。

  那年临近春节前的一天,我到习近平同志办公室汇报工作。我们那时候已经比较熟悉了,我把习近平同志视为一个可以交心的领导,所以也没有什么顾忌。汇报工作后,我就跟他讲:“习省长,我现在压力太大,想跟您汇报一下思想。”他问:“你有什么压力?说一说。”我谈到,自从我服从组织安排,单枪匹马到人际关系非常复杂的省环保局主持工作以后,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是,省环保局原领导班子长期不团结,民主集中制缺失,内部风气不正。特别是在1996年省环保局发生了一起影响极为恶劣的事件,就是因内部矛盾激化,原副局长雇人用硫酸伤害原局长,造成震惊全国的毁容事件。我到任后,虽然现在局领导班子内部比较团结,工作中也能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但由于当时局里中层及中层以下干部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至今告状信还很多,内耗比较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二是,国务院、国家环保总局对各个省份的环保工作有很多具体要求,比如“一控双达标”,要求2000年以前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福建省的各个(地)市,空气质量要达标,水环境质量要达标,全省当时4695个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要达标。但即便在这么紧迫繁重的任务面前,局里有些干部之间还有隔阂,主要精力没有放在工作上,甚至“8点上班9点到,聊天喝茶看看报,不到12点就溜号”的现象时有发生。当时,离完成“一控双达标”的期限不到一年,但全省各项指标离国家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我对习近平同志说:“我现在压力太大了,您一定要大力支持我。”其实,习近平同志对上述情况也心中有数,当即表示了对我的理解。他说:“在明,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我说:“有两个请求。第一,能否请您近期到我们省环保局来调研一次,开个会,指导工作,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鼓舞鼓舞士气;第二,能否请您主持一个以省政府名义召开的‘全省重点污染企业和各市县领导的会议’,促进各地确保今年‘一控双达标’任务的完成。”他回答得很干脆:“可以!我安排一下。

  他还说:“我之所以尽力支持你们工作,不只是一个省领导对厅级干部的支持,是因为我们还是同一条战壕的战友,有什么压力,我们共同承担。”听了习近平同志这句温暖的话,我心里热乎乎的。

  我以为习近平同志答应了以后,怎么也要安排一段时间才能来,没想到他 2000年2月16日也就是正月十二就带着秘书长和省政府办公厅的相关人员来了。而且,更使我感动的是,我们环保局是他当选省长以后调研的首个省直机关。

  习近平同志先是看望了各处室的同志,然后和中层以上干部开了一个座谈会。他听完大家发言后说:“前一段时间省环保局发生了触目惊心的事件,全国‘闻名’,事件虽然得到依法处理,但现在还要继续认真总结教训。这个事件对你们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你们新的局党组团结协调、目标一致、上下气顺,工作抓得比较紧,制度健全,整改有力,这一点要充分肯定。”他勉励大家继续努力,并对我们提出了进一步的工作要求。更使我们振奋的是,他还当场帮助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问题。

  比如,最关键的经费问题。当时,我在汇报工作时念了一句顺口溜,形容环保工作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就是缺少人民币,执法起来没底气”,形容了环保部门监管范围广,但软件、硬件都很差,执法难度大。我说:“我们环保部门缺乏工作经费,由于国家财政部预算支持中没有把环保经费列入一类科目,环保部门工作经费主要靠收取排污费过日子。没有正常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哪个领导重视就多给,哪个领导重视不够就少给,造成了环保自身建设滞后及污染治理经费的不稳定。”习近平同志很理解和重视我们提出的问题,答应省内先协调解决。果不其然,调研后不久,在他的推动下,我们环保部门的工作经费就被列入了省内各级财政预算,当年就给省环保局安排了近4000万元的专项经费。不久后,省政府还决定,从2001年开始,3年内从省级财政预算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省级环保部门自身建设;每年2200万元的环境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延长到2005年;从2000年下半年起,把全省环保系统基础建设投资纳入“十五”规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从省预算内基建投资中拨出3000万元用于加强环保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共同努力,使“十五”期间全省环保投入占全省GDP的比例逐年提高到1.8%以上(1999年占1.52%)。同时,省政府还要求各级财政参照省里做法,环保部门的经费每年要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福建2000年GDP总量不足4000亿元,财政收入才370亿元左右,习近平同志是在当时各级财政收入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挤出了宝贵经费给予环保工作极大支持,这当时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再如,习近平同志明确了在机构改革中要加强环保部门建设。当时,全省政府机构改革正处在缩减政府机构和人员的关键阶段。习近平同志很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深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反腐倡廉的必要性,他在这次调研的座谈会上明确表示:“环保部门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应该是加强的部门,同意局党组提出的建议,协调省纪委设立省纪委派驻省环保局纪检组。”全省机构改革结束后,不但保留了各级环保局,还把全省不少原来是二级局机构的县(市、区)级环保局全部列为一级局机构,成为政府的组成部门,还设立各级纪委派驻环保局纪检组。在加强省环保局领导班子建设方面,习近平同志在肯定我们新的省环保局党组工作基础上,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团结,不断消除“毁容事件”的负面影响,同心同德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他还同意近期以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重点污染企业和各设区市、县(市、区)领导会议。

  此外,习近平同志还要求,省环保系统要结合“数字福建”建设,在全国率先建立重点企业和主要河流交界断面的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站),为实时在线监测监控重点排污单位和流域环境污染提供科学依据。他的重要指示,我们很快就落实到位了。

  习近平同志这次到省环保局调研,消除了大家的顾虑,鼓舞了士气,统一了思想,促进了团结,明确了工作方向,解决了很多关键问题。从此,大家更加努力地工作,我们也得到国家环保总局全国通报表扬及省委省政府的多次充分肯定。

   采访组:

   在习近平同志任省长期间,对于重大环保事故是如何处理的?

   李在明:

  2000年2月18日下午5点40分,省环保局接到三明市环保局“关于沙溪湾发生大量死鱼的情况报告”后,我们马上向省政府报告并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决定由省局丛澜副局长立即布置安排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专家,并商请省水产局等有关人员赶赴现场监测水质、查明原因。2月23日上午,局长办公会议听取了初步调查情况的汇报后,要求再次核实后向省政府报告。2月25日上午,我陪同习近平同志到厦门,与著名台商王永庆先生洽谈继续在漳州投资办企业及相关的环保问题。那一天,省环保局经再次核实“死鱼事件”后形成正式调查报告上报省政府,我同时报告习近平同志。初步认定是因为有一个农药厂涉嫌违规偷排污染物,造成闽江100多公里的水体污染、1500吨以上鱼类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1300多万元。污染也造成了大面积的用水恐慌,周边群众担心自来水厂水质受到污染,纷纷抢购矿泉水备用。

  2月25日傍晚,习近平同志指示我连夜返回福州调查处置,并会同有关部门保障闽江流域沿岸城乡群众的用水安全。2月26日凌晨1点多,我返回福州后,立即布置对闽江、沙溪的沿江(溪)交接断面及所有的自来水厂取水口进行全面的密频次水质监测,对受污染威胁的水厂采取临时性关闭或技术性应急处置。根据前一段初步判断,我们已先期对闽江沿江(溪)有关化工企业、农药厂暂时停产,不得排放任何污染物,并定时向沿江(溪)政府部门通报我们采取的措施,将已逐步控制水质安全的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以安定人心。同时,由省政府副秘书长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省内外环保专家对沙溪“死鱼事件”原因进一步深入调查核实取证,进行科学论证。我们在采用排除法的同时对死鱼解剖(就近用三明环境监测站先进的色质联机),通宵达旦检测出鱼体致死物与三明市农药厂违规排放的有毒污染物相一致,确定沙溪“死鱼事件”是三明市农药厂造成的。我们马上正式责令该厂关闭生产线并封存生产设备。

  调查还发现这家企业有的项目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私自开工生产并排放有毒农药中间体的情节。我把这个情况向习近平同志和分管环保的副省长汇报后,他们立即指示:查明情况后,严肃追查责任人,对触犯法律的,要依法处理。习近平同志还特别交代我,要和分管工业的副省长通气后及时向社会公开实情。根据习近平同志指示,我们对部分省内外媒体通报了情况,并由《福建环境报》和《中国环境报》连夜发了通稿。这起水体污染事件得到了及时妥善处置。

  三明市农药厂是国有企业,也是当地的创税大户,法人代表是省人大代表。随后,我们按法律程序把此案移送省公安厅进一步调查取证,对有关责任人依法进行了严肃处理。

   采访组:

   习近平同志主导的“生态福建”建设是如何开始的?

   李在明:

  据我掌握的情况,习近平同志关注“生态福建”建设要追溯到1996年。那时,习近平同志任省委副书记,分管农业农村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就很重视生态环保工作。当时,福建省在农业上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的现象比较普遍,水土流失也很严重,特别是长汀县的问题很突出。那一时期,很多残留的农药和化肥渗透到土壤中,又通过雨水流进江河湖海,造成水环境污染,还造成土质退化。同时,畜禽养殖业尤其是养猪的污染相当严重,很多农村的养猪大户管理粗放,部门监督也不到位,不少养猪场无序排放,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江河湖泊里面的微生物、水藻大量繁殖,给水体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习近平同志很重视这些问题,他明确提出要治理面源污染。针对有些干部群众忽视环保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情况,他提出:“保护生态环境,首先需要增强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先从思想上引导。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赢得经济的一时发展。

  当时确实有些领导干部对环保工作很不重视,甚至认为可有可无。举个例子。我当时到闽江流域的水口库区的一个畜禽养殖大县去调研治理面源和畜禽养殖的污染问题。当时水口库区受到附近的畜禽养殖场无序排放及面源污染的影响,年年水浮莲疯长,既污染了水质还造成水体缺氧导致鱼类大量死亡事件频频发生。为此,我建议在山水交界的一重山地方划出禁止畜禽养殖的区域,防止排泄物造成水体污染。可是,这个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对这个建议很不满意。他说:“李局长,这里不让养,那里也不让养,你还要不要吃肉呀?”我说:“我要吃肉,大家也要吃肉,但是我们更要喝水呀!如果把水污染了,下游的老百姓连干净的水都喝不上了,这可以吗?更何况我们只在特定的区域内禁养,对于禁养区外的养殖场只要加强治理,污水达标排放,采用猪粪、沼气、果树循环经济的养殖方法,政府是大力鼓励大家养殖的。比如建沼气池,既能消除污染,又能提供沼气和有机肥。这样大家既能喝上干净水,又能吃上畜禽肉,还有经济效益不是三全其美吗?所以,畜禽养殖污染肯定是要治理的。”听了我这几句话,这个干部就不做声了。

  不久,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在习近平同志的关心支持下,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发文对沿江河湖泊的一重山范围内划出畜禽养殖禁养区,并把这一制度延续至今。另外,福建省对治理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造成污染也作了规定,对水体水质改善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还只是农村的面源污染问题,而那些造成污染的工业企业,情况更复杂。为此,习近平同志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对统一全省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起到了很大作用。

  前面我提到,当时国务院要求各省用5年时间,在2000年底前必须完成国家制定的“一控双达标”任务。习近平同志不仅高度重视,而且狠抓落实,他要求我们说到做到。为了做好工作落实,习近平同志还经常亲自过问污染治理、控制的进展情况。1999年10月,在习近平同志关心支持下,省政府召开全省“一控双达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由分管的副省长作了工作部署,省、地(市)、县(市、区)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以及列入考核的4695家工业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公布了各地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的进展情况,交流了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的典型经验,对全省“一控双达标”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会后,各地(市)政府也分别召开专题会议,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再落实。

  特别是2000年5月10日,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召开全省“‘一控双达标’暨闽江、九龙江重点污染企业整治”大会。有关厅局、各地(市)、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各级环保局长和省级96家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法人代表等参加了会议。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占全省污染物排放总量65%以上的96家省级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法人代表,一定要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整治任务。对未亲自到会的23位企业法人代表,要求他们一个月内到省政府“重新补课”。习近平同志强调,各地(市)、县(市、区)特别是重点污染企业,必须确保“一控双达标”目标如期实现,对逾期不能达标和“自然停产”(注:指企业自行停产)的企业,要坚决依法责令进行停产治理或关闭,还要追究经济责任直至刑事责任,不能为了一个企业的生存和效益而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这个问题上,谁打招呼、批条子,都不能给这个情面,我们各级政府都没有权力予以“豁免”。接着,习近平同志重申,环保部门是环保工作最具权威的执法和监督管理部门。环保部门依法对本辖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环保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习近平同志还严肃指出:“那些肆意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环境的人,无异于‘谋财害命’。几千万人都在喝这个水,你为了一点利益、为了一点税收,造成人们生命、健康的损失,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以前我们哪里敢说“谋财害命”这样重的话?习近平同志的这个定性可谓入木三分、掷地有声,深刻强化了环境保护工作的严肃性。

  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召开的这个会,可不是“干打雷不下雨”。会议开完以后,他马上开始抓落实,省政府开展了多次“环保零点”行动,有关厅局统一成立了7个工作小组,组成了9个督查组,去各地市进行了5次统一的分组督查,督查情况都要向省政府汇报。经过不懈努力和严格督促,到了2000年底,全省实现了“一控双达标”的各项指标。列入2000年考核的4695家工业污染企业按期达标,污染回潮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12条水系水质持续改善,2001年达到和优于三类水质的省控断面比1995年提高了46.8个百分点。

  经国家环保总局达标复核验收,福建省的各项环保工作完全符合国家要求,得到了总局的肯定。为了巩固和发展“一控双达标”成果,在习近平同志倡导下,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向国家环保总局提出作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的申请,自此翻开了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新篇章。

  习近平同志重视生态省建设是有其深远考虑的。他认为,生态环境建设牵涉面广,不单纯是污染治理问题,还关系到产业良性发展问题,这不是一个部门、一届政府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协调所有牵涉生态环境保护的部门来共同协调和考虑。比如,怎么搞好循环经济,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怎么样才能用最少的资源来获取最有经济效益的发展,这些也都涉及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等政策性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从全省的高度来综合研究、协调、考量。

   采访组:

   请您具体讲讲习近平同志是如何主导和推动福建生态省建设的。

   李在明:

  通俗地讲,习近平同志主导和推动的福建生态省建设,就是通过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和采用循环经济,使污染物排放最减量化从而改善生态环境,用生态环境改善来倒逼落后产业的升级换代和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绿水青山,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社会文明和谐、百姓健康幸福。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要想达到污染物排放的最减量化,我们在整个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就要把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对生态资源进行积极保护、合理配置、有效利用,这样才能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保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协调发展。我理解,这就是习近平同志后来逐步提出的“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先进理念的先期导向思维。

  我简单讲几个习近平同志在他的“两山理论”形成阶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例。

  一是治理长汀水土流失。1999年11月27日,时任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赴福建西南部红壤区,在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长汀县进行考察。在长汀石灰岭,当地群众为纪念原省委书记项南同志建造了“项公亭”,习近平同志远眺连绵起伏、红土裸露的山头,神情变得十分凝重。他对身边的干部群众说:“发展是硬道理,但是,污染环境就没有道理,破坏生态和浪费资源的‘发展’就是歪道理。”听完长汀县委负责人工作汇报后,习近平同志说:“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项南老书记的关怀下,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要锲而不舍、统筹规划,用8到10年时间,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完成国土整治,造福百姓。”2000年5月29日,时任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得知长汀正在建设生态园,专程托人送来了1000元,捐种一棵纪念树。2001年10月13日,他又一次来到长汀,为他捐种的香樟树培土浇水。习近平同志当时还认真听取了长汀两年来水土流失治理的情况,他始终关注和支持着长汀水土流失的治理工程,对每一个数字他都记得很清楚。他要求,水土保持是生态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要锲而不舍地抓下去。2000年迄今,在习近平同志的关心支持下,长汀将治理水土流失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常抓不懈,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至79.8%;当年的国家级贫困县,现在农民的收入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经过10多年坚持不懈地科学治理,昔日百万亩山地披上新绿;许多断流的小河重现水声潺潺,久违的白鹭也飞回来了。如今,习近平同志当年在长汀捐种的那棵香樟树格外枝繁叶茂、特别生机盎然,这也象征着他所推进的生态环境建设硕果累累。

  二是大力推进全省林权制度改革。习近平同志那时候明确提出,集体林权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这项改革意义非常重大,后来很多学者评价为是“继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革命”。从根源上说,森林是福建最大的优势之一,森林多了,就可以调节空气、涵养水分、优化生态环境,也可以增加老百姓收入,所以我们必须从制度上保持和发展这个优势。2001年,习近平同志一锤定音,推动了福建省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这项改革极大调动了林农种林、护林、用林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习近平同志离开福建后,林权制度改革还在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以来,福建省森林资源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三是城市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当年污染严重的厦门筼筜湖及福州西湖的污染治理,都是在习近平同志重视关心和支持下启动的。历经几届政府和大家群策群力,采用截污、清淤、补水的科学方法,湖泊治理取得圆满成功。昔日污染严重、令人望而却步的筼筜湖,生态环境有待提升的西湖,如今已成为厦门和福州亮丽的风景名片,成为市民休闲、游览的好去处,被群众赞誉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好的诠释。

  四是治理“餐桌污染”取得良好成效。习近平同志任省长期间,他积极开展基层调研,通过充分收集群众反映,了解到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据此要求在全省上下开展治理“餐桌污染”和严查“瘦肉精”专项工作,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这项工作在全国也是具有开创性的。

   采访组:

   请您回顾一下习近平同志主持政府工作期间,推动《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制定和实施的具体过程。

   李在明:

  2000年底,“一控双达标”的艰巨任务圆满完成以后,我们还没来得及松口气,习近平同志就提出要重视制定长远的生态环境战略规划。他给我们讲,推动这方面工作一定要先搞调查研究,要在具体实践中寻求解决的政策和措施,这样工作才能真正产生可持续的实际效果。习近平同志当时要求我们用一年时间搞调查研究,把生态省建设各方面的问题摸清楚。用这么长时间搞调研,也可以看出他严谨的工作态度,从没有急功近利走过场的想法。习近平同志深知《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制定,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大局,这项工作光靠省环保局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需统筹考虑、多方协作才会有效果。当时,他安排了省计委牵头制定,省环保局和有关厅局积极配合,并提供有关素材,一方面做调查研究,一方面搞课题研究。为制定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习近平同志还提议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亲自任组长,承担最大的责任。这个小组成员,包括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办公厅及省直有关厅局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局。大家做了很多调研工作,也研究了很多省内外、国内外的典型案例。

  在启动初期,习近平同志就明确指出,生态省建设,首先思想要通,理念要新,措施要实,立足实际,着眼未来,这样工作开展起来才会比较顺利。习近平同志要求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不仅要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问题,更要从全局战略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这个观点出发,他所要求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有很强的科学性,不仅时空跨度大,而且和经济发展结合得非常紧密,充分为长期的发展考虑。就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没有哪个省长会在一个地方干20年,由此可见,习近平同志当时所做的规划,完全是为福建的未来考虑,为子孙后代考虑,为可持续发展考虑,而不是为他自己任内的短期看得见的“政绩”去考虑。

  2002年5月,我们完成了总体规划纲要第6稿的修改工作,省环保局随即向习近平同志汇报。之后,他就开始筹备全省环保大会来推动生态省建设的实施。这个大会至关重要,习近平同志决定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召开。他一贯很反对开那种言之无物的会议,要求会议一定要开得有成效。他对我说:“生态省建设中有很多政策、措施、方法要研究,这需要请国家环保总局进行指导和支持,所以你和国家环保总局联系一下,向他们提两个请求。第一,我们省委、省政府拟于2002年7月3日召开旨在全省推动生态省建设的环保大会,届时请解振华局长参加这个大会,并请他在大会上讲话。第二,我们的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送审稿,还要请国家环保总局审核把关并邀请国内权威的生态环境及经济方面的专家和两院院士一起来参加论证。这样,我们制定出来的规划纲要才更有科学性、权威性和可行性,实施起来也会更有把握。

  2002年6月初,我去了北京,找到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同志,按照习近平同志的嘱托向他汇报并说明了情况。解振华局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们的全部要求,并且马上着手召集有关专家和院士分头审阅《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以及筹备赴闽开会事宜。解振华局长如此支持我们,是有原因的。他对我讲,福建开展生态省建设的条件是非常好的。第一,省委、省政府对生态省建设高度重视。特别是习近平同志亲自组织、领导、推进生态省建设。第二,福建省连续多年的森林覆盖率都位列全国第一,空气、水环境优良率也排在全国前列。而且福建在区位和地理上有优势,省内“五江二溪”主要流域都在自己的区域内自成水系,达标率高,不存在外省污染的问题。第三,由于历史上是“前线”的缘故,福建省的大型污染企业比较少。第四,省环保局领导班子团结有力,环保系统上下协调,政令畅通,组织纪律性强,这是实施生态省建设的基本保证。

  2002年7月3日,全省环保大会如期召开。这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大会,规格很高,人大、政协和省直机关有关领导都来了,全省各个设区市的市长、分管的副市长、环保局长也来了,各个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的领导及环保局长也都来了。参加会议的有省委书记宋德福同志、省长习近平同志、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同志,三位领导当时都是一把手,都讲了话。习近平同志作了《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争创协调发展新优势》的主旨报告。在讲话中,他把福建生态省建设中的目标、要求、任务、步骤、阶段,都讲得清清楚楚。他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就是经过20年努力奋斗,把福建建设成为生态效益型经济发达、城乡人居环境优美舒适、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全面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省份。习近平同志还强调生态省建设“要有成效”,就是不要有水分,要实,要管用,政策、措施要讲求实效。在这次大会上,大家还认真讨论了《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实行环保工作述职考核的决定》,这两份文件发给全省县、市、区的党政部门,文件中有不少可操作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强调对生态环境工作责任要列入各级党政部门政绩考核的内容,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进行审计,要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票否决”。大会还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2001—2005年)的通知》,现场由习近平省长和全省九个设区市的市长签订了《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大会后各设区市也参照省里做法,召开了全市环保大会,市长也和辖区内的县(市、区)长签订了环保目标责任书。这次大会在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效果非常好。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省委省政府的文件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的要求都逐步得到了落实。

  大会期间,我们再次和解振华局长商讨落实接下来的《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修改稿)论证会事宜,涉及了论证会怎么开、在哪里开、谁参加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建议:“我们去北京开,这样国家环保总局好安排工作,也可以少增加两院院士的麻烦;会务工作,由我们和国家环保总局一起做。”解振华局长完全同意习近平同志的意见。

  2002年8月25日,论证会如期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同志亲自带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及有关厅局负责同志都参加了论证会,我们和省内外专家、院士们也都去了。解振华局长亲自带领有关司局长全程参加了会议。论证会期间,国家环保总局的有关领导跟我讲:“你们的习近平省长对环保工作这么重视,还亲自主持论证会并发表很有见地的意见,使我们很感动;你们省这么重视生态省建设,也给其他省带了一个好头。”这次论证会,共有17位国内知名专家参加,其中有8位是两院院士,他们对《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给予了总体上的肯定,同时也就一些细节问题提出了不少中肯的修改意见。根据这些意见,我们对规划纲要进行了修改充实。这项工作卓有成效。纲要正式颁发后,各方面的反响都很好。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离开福建到浙江工作。2003年初,国家环保总局根据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环境质量等指标对外发布的“2002年全国环境状况综合评价指数”,福建省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质量名列全国第一,但我们对外都只讲“名列前茅”。福建的生态环保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的为民情怀和狠抓落实的作风是息息相关的。

   采访组:

   习近平同志离开福建前后,你们都有哪些交流?

   李在明:

  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即将离开福建赴浙江任职前,他通知我到他办公室见见面。首先,他表达了对福建的眷恋不舍,谈了服从党中央的安排,以及和浙江方面工作交接的进展情况。接着问我:“浙江现在提‘绿色浙江’,你怎么看?”我建议说:“我认为应该和国家提出的‘生态省’建设口径一致比较好!”那天,他还嘱咐我要继续搞好福建的生态省建设。我们聊了近一小时后,他说:“在明,我们照个相留念吧!”在合影的时候,习近平同志就很亲切地拉着我的手,照了张相。我当时心里很高兴,但是一想到他一离开福建,我们以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又觉得很不舍。他对我说:“你以后有机会到浙江,就来见见我。”我很感动,答应“一定!一定!”但我也深知他到浙江以后工作会更加忙了,也就没有去打扰他。

  2004年,浙江省和国家环保总局在杭州联合召开“全国生态省建设论坛”,我陪同福建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参加论坛。当时已是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他全程参加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那天晚餐后,我和习近平同志在宾馆门口聊了十来分钟。我对他说:“您离开的这两三年,大家都很想念您,请您有机会一定回福建走一走,和大家见见面。”他很愉快地答应了。

   采访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相信您也一直关注着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方方面面的措施,关注着我们国家的巨大变化。

   李在明:

  是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经常跟我的亲朋好友讲: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感情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加上“感情上”,不仅是私人的感情,更是革命的感情,是人民对总书记的感情。退休后,我已经形成一个习惯:每天都要看新闻联播,哪怕有事错过了,也要补看。我从电视上能看到习近平同志,也能了解到一些时政的情况,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不少人说:习近平总书记太辛苦了,太累了。出国访问,乘坐飞机要那么长时间,到异国他乡,连时差可能都还没倒过来,就马上参加国事活动。他的勤政为国、真心为民的精神,令人深受感动。

  这些年来,由于曾经从事环保工作关系,我特别关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我注意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城市到乡村、从大漠戈壁到江南水乡,习近平总书记每赴各地考察调研,几乎都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邃思考和明确要求。在考察调研中,在各种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比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等等。听到这些理念,联想到他在福建工作时讲的一些话、推动的一系列工作,感到是那样的亲切。

  我们都看到了,这些年来我们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新局面已经开启。

  我欣喜地看到,2018年5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议的最大亮点是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相信,今后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绿色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中华大地一定会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采访组:

   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和工作风格一定会有深入的认识,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李在明:

  我有幸在习近平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了几年,接受他具体的工作指导,亲身感受到他的领导风范,因而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风格有着进一步的认识。我感触比较深的有这么五条:

  一是注重调研、善于规划的工作风格。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举措,都会先摸清情况,在调研的基础上作出决定,对重大事情更会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形成长远的规划。比如当年的《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是习近平同志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带领我们用一年多时间搞调研后才形成的,这是我亲身感受的其中的一例。如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顶层设计,如反腐倡廉、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带一路”倡议等等,都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战略规划。纵观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经历,我不仅感受到他实事求是和问计于群众、求知于实践的根本工作方法,还从更深层次感觉到他对长远规划的重视。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时一以贯之的工作风格。

  二是狠抓落实,“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工作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工作历来是非常实在的,他善于规划、注重落实,从不急功近利。他曾说过:“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他在福建工作时就非常注重规划和工作持久的落实,不搞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他要求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要言行一致,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规划蓝图。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负责的使命感。

  三是为民服务的施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来自基层,和人民群众一起生活过,与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了解人民群众在想什么,所以他接地气、有底气。他在福建工作期间,我们能够从他工作的点点滴滴看出他执政为民的理念。他认准的事一定会抓紧、抓实、抓到底。他在福建工作时经常和我们说:“不要忘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道出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共产党的执政之本,所以他能够始终如一地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对人民的感情,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他鞠躬尽瘁工作的动力源泉。

  四是远见卓识的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站得高,看得远。党的十八大以后,他办的几件大事都非常具有前瞻性,具有远大的战略思维,既有放眼全国的高度,又有胸怀世界的宽度,同时又非常切合我们当前的实际。我想,这是因为他在基层工作过,充分了解基层,他从大队支书、县委书记、副市长、地委书记、市委书记到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委书记、中央领导,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对基层工作的整个结构、组织、具体运转既有微观认识,也有宏观了解。再加上他从年轻时开始,就善于学习,勤于思考,造就了他科学缜密的思维能力。所以,很多因素综合起来,才能形成他远见卓识的战略思维。

  五是审时度势的政治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有着超群的政治定力。他在福建工作的时候,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特别是他担任省长的时候,厦门“远华案”严重影响了福建的形象。当时政治生态欠佳,经济发展艰辛,财政也遇到很大困难,厅局级以上的干部被查处了不少,甚至某些地区和系统的领导干部大面积“沦陷”。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习近平同志还是能够镇定自若,力挽狂澜,全力掌控局面。在他的努力下,各项工作很快又进入了正轨。党的十八大以后,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在中国不断崛起的同时,一些看着我们不顺眼的国家和势力在不断搅局,我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很有政治定力,用他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真诚待人的人格魅力,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创了新时代大国外交的新局面,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沿途国家的响应;比如南海争端妥善的化解;比如对菲律宾、东盟、美国的外交关系处理等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确是一位审时度势、稳健睿智的大国领袖。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