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莫会”:中印战略对接新起点

18.09.2014  11:36

■  社论


  私人外交与国事访问相结合的行程安排,不仅凸现了两国领导人的外交风格,也折射出突出共性、缩小差异的双边关系发展新思路。


  当地时间9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展开“两亚之旅”最后一站的访问。古吉拉特是新任印度总理莫迪的故乡,17日正值莫迪64岁生日。莫迪将在古吉拉特邦迎接习近平到访,邀请习近平享用私人河畔晚宴,随后两国领导人将在新德里举行正式会谈。


  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8年再次访问印度,也是今年7月金砖峰会以来,习近平与莫迪第二次见面。私人外交与国事访问相结合的行程安排,不仅凸现了两国领导人的外交风格,也折射出突出共性、缩小差异的双边关系发展新思路。


  事实上,中国和印度的共性和利益共同点之多,在大国之间并不多见。在历史因素带动下,两国共同造就了相近的文化DNA,共同缔造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原则;在现实情境中,两国同为新兴经济体,都面临着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大使命。也正因为这些共性,在金砖峰会期间,两国领导人就对中印关系作了不无新意的阐释。习近平表示,“两国的理想和目标息息相通”,莫迪则将中印关系的实质比喻为“一种精神,两个身体”。这些注解,为中印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赋予了坚实内核。


  而中印两国也不缺乏发展双边关系的“抓手”。两国同为G20、金砖国家组织成员,又分别是上合组织的成员国和“准成员国”,在国际金融秩序改革、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议题上已展开了多方面的合作。去年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时,已经提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战略构想,同时,印度既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区,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以“一带一路”提升中印经济关系,更充分地实现经济互补,条件正在成熟。


  当然,中印两国的边界争议始终是提高两国战略互信的困扰所在。值得注意的是,地缘形势的复杂化,有可能导致中印边界问题脱离双边化解决的范畴,成为地缘政治中被利用的因素。中印两国的边界争议,不应成为战略缝隙。因此,两国既要建立有效的危机管控机制,同时要尽可能对接各自的国家发展战略,通过对接稳定双边关系发展的环境。


  习近平对印度的访问,将成为两国战略对接的新起点。两国有望在贸易、投资、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签署的合作协议,达成印度作为创始成员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共识。这些成果既可夯实现有合作基础,也将为两国从经济发展的对接,扩大到文化、政治和安全的战略对接,打下新的基础。


  占全球人口35%的两个大国,“龙象之争”不是双边关系的定义,“龙象共舞”才是应有的景象。推动两国进入这样的节拍中,最符合中印两国利益。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