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20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之际:乘风破浪 奋楫前行
7月盛夏,热火朝天。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正扫除疫情阴霾,加速回暖。
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组先后赴九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工作检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更高起点上加快推动新时代新福建建设,问诊把脉,谋篇布局。
一年多来,福建省委始终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根本政治责任,以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统领全省工作,建立健全“三四八”贯彻落实机制,持续推动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年多来,省委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埋头苦干,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再谱新篇。去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7.6%,总量首次跃上4万亿元台阶,居全国第8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GDP增速;发展质量效益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利润增长8.5%;出口逆势增长8.7%。
今年初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奋勇前行,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5月,全省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4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长3.1%。前五月,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4%,完成全年目标49.2%,超序时进度7.5个百分点。
初心不渝、矢志前行,锐意进取、步履坚实。
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今年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再出发。
加速转型升级 产业迈向中高端
“今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1—6月公司营收同比基本持平。”日前,福建华峰新材料公司董事长方华玉表示。
在各行各业都受到疫情冲击的情况下,华峰何以处乱不惊?
高端化、差异化是制胜法宝。
“迄今为止,我们自主研发新材料品种300多项。通过绿色创新,产品竞争力大大提升。疫情期间,我们的创新研发也没有中断。今年以来,差异化产品反而新增订单20%以上。”方华玉说。
据介绍,华峰如今正通过技术改造,启动实施绿色纤维及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项目,以塑料瓶、废旧纺织品为初始原料,开发新型纺织纤维原料,发展绿色纤维材料和制品,进一步补强产业链条,加快由传统材料向绿色纤维转型升级。
疫情突如其来,给各行各业带来不小冲击。然而,在复工复产过程中,一些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开拓能力强的福建企业并未出现业绩大幅下滑,有的甚至逆势上涨。
永荣科技公司一季度己内酰胺总产量达5.6万吨左右,产量创下新高,实现开门红;正兴车轮1—4月产值75.5亿元,同比增长23%;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1—5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8.9%,其中5月份销量同比增长130%……
逆势而上的动力,源自福建实体经济在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中一步步迈向中高端。
传统制造业是福建的产业根基,但也面临较大的转型升级压力。“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为重要抓手。”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我省深入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落实技改奖励普惠政策,全年累计实施省重点技改项目738项,总投资2169亿元,预计投产后新增销售收入3760多亿元。为更好发挥技改基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今年,省技改基金规模扩盘至200亿元。
技改基金既涵盖了机械装备、纺织、食品轻工等福建传统优势产业,也加大了对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新产能、新动能不断得到培育壮大。
“得益于政府技改基金支持的3000万元低息融资,我们再自己配套投资了2000多万元,扩建了十几条各类型生产线,在过去两年每年产值增长超过50%。”近年来,福建赛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加大技改投资,逐步发展为国内真空绝热行业龙头之一。公司副总经理杨家应说,企业发展信心越来越足。
向新模式、新业态要动力,福建企业同样不甘人后。
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管理模式,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对城区环卫作业状况实时远程管理,成为行业领军。今年前四个月,企业业绩逆势同比增长40%。
开启“全员零售”模式,安踏实现销售从“等客上门”到“出门找客”的转变。公司趁势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加快数字化转型,5月线上销售同比增长10%,占销售总额的比重已达近三成。
我省还通过进一步简化企业研发分段补助的申报审核流程、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力度、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在相关政策扶持下,宁德时代、恒申控股、厦门天马、福州京东方等一批龙头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发挥龙头的带动效应,福建加快落实千亿产业集群推进计划,目前已形成超千亿元产业集群达19个。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运行下行压力,福建产业直面挑战,依托完备的产业体系、坚实的制造基础和技术创新带来的突破,展示了韧性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在宁德,随着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上汽宁德基地等行业领军企业的复工复产,数十家配套企业同步恢复产能。一季度,全市锂电新能源、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新能源汽车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个百分点。在福州,京东方福州8.5代线在解决自身复工发展问题的同时,通过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实现上下游300多家企业间的互联互动、高效协作,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复工。
如今,福建众多上下游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稳产、达产、超产,产业链供应链保持了稳定性和竞争力。数据显示,今年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分别比3月份和4月份加快2.7个和1.8个百分点。
产业引领,破浪前行,福建经济加速回暖。
发力重大项目 结构优化增动能
3月18日,全省26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950亿元;
4月26日,全省391个重大项目“云签约”,总投资7836亿元;
5月18日,全省260个重大项目和数字经济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463亿元。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产业优是关键。在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福建发展动能何在?
加快推进好项目、大项目建设是有力抓手。
省委书记于伟国强调,全省各级各部门要以深化“五个一批”、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要围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积极策划和引进补链固链强链的好项目大项目。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省上下从比较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实际出发,科学分析强项和短板,紧盯战略目标,发力重大项目,全力推动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加速布局抢占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空间。
新基建引擎轰鸣——
我省加快部署建设一批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充分发挥新基建的乘数效应,扩大有效投资,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在厦门,远海码头借助5G网络和相关技术,无人驾驶的集装箱卡车自动完成交箱装船、卸船接箱。这个全国首个5G全场景应用智慧港口,已实现驾驶行为分析、AGV(自动导引车)远程控制、自动驾驶、港机远控等5G场景应用,港区的作业效率和作业安全大幅提升,预计每年可降低成本超3000万元。
截至6月15日,全省共建成开通5G基站10261个。福州的数字峰会场馆、东街口核心商圈、火车站、飞机场,厦门的BRT沿线,莆田的“智慧湄洲”旅游区及平潭无人驾驶基地均完成5G覆盖。根据计划,今年我省将建成5G基站2万个以上,实现全省城市核心区的连续覆盖以及有条件的重点县镇延伸覆盖。
新兴产业龙头舞动——
在福清,一台台风力发电机组矗立在碧海蓝天中。去年9月,我国自主研发、单机容量在亚太地区最大的东方电气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今年4月,首台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吊装,刷新了我国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新纪录,海上风机将从福建走向世界,装备全球。另一“国之重器”——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预计今年将实现并网发电。
截至去年底,全省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56.2%,核电发电量、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均居全国前列。
以宁德时代、上汽宁德基地为产业龙头,宁德锂电新能源先后引进近40家上游配套企业,2020年集群将实现千亿元规模。上汽宁德基地一期产能3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于2019年9月28日投产,同期30多家配套商项目陆续投产,仅用17个月平地崛起一座汽车城,创造了项目建设新的“宁德速度”,一、二期产能60万辆,达产产值千亿元。
一个个“金娃娃”,使福建产业结构由轻向重,产业链条由短变长,产业规模由小做大,全省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达19个。
数字经济加速领跑——
5月11日,福建省海峡星云整机智能制造基地建成投产,首台安装有华为鲲鹏芯片的电脑整机下线交付,福建数字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
以数字经济为“一号工程”,我省充分发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平台效应,“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努力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福建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2019年,我省数字经济领域的89家“独角兽”、未来“独角兽”和“瞪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4.8%。其中,豆讯科技达61.2亿元、物泊科技达52.98亿元。
2019年,全省13家电子信息制造企业销售收入超百亿元,7家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百强,5家企业入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百强,4家企业入围中国软件业务营收百强,8家企业入选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7万亿元,增速近20%,占全省GDP比重超过40%。数字经济已成为福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步提升。
兜住民生底线 提升群众获得感
放下手头的电子元器件,结束一上午的工作,黄涛刚刚迈进长汀县比路电子有限公司的食堂,就听见手机短信提示音,笑容随即绽放:“6月份赚了5300元,公司还提供午餐,这份工作真不赖!”
而在3个月前,黄涛还在家里急得直打转。年前在厦门打工的他,春节返回位于长汀县策武镇李田村的家乡过年,疫情发生后,只能待业在家。
3月初,李田村村支书赖元林接到来自县里人社局的号召:“各级行政单位负责人要把稳就业的责任扛起来,主动当‘红娘’!”二话没说,赖元林开车把黄涛送到比路电子公司的招聘办公室。面试、培训、实操后,黄涛就在家门口找到了新工作。
疫情阻击战中,人民群众是主体力量,而民生保障则是稳固前线与后方的关键所在,须臾不能放松。
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从“六稳”到“六保”,就业都被置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人员等就业工作重点群体,我省精准出招、各个击破。
“十个一批”大学生扩岗行动,预计可实现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全省通过包机、包车、包专列(车厢)方式累计接回返岗员工7.84万人;支持退役军人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截至5月底,我省退役士兵社保接续工作中养老保险缴费率居全国第一,养老保险办结率居全国第三。
在国家允许条件内,最大范围、最大幅度、最长期限,顶格实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缓政策,也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2—5月,全省共为44万多家参保单位减免社会保险缴费92.63亿元。为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目前全省已发放稳岗返还10.38亿元,惠及企业13.4万家、职工272.43万人。
各方努力之下,1—5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2.77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2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79万人,5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64%,保持在4.2%的目标线内。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脱贫攻坚,始终被福建省委省政府列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
经过多年连续攻坚,到2019年底,福建省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退出。
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加快探索老区苏区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机制?不少地方已开始新的探索。
7月4日,泰宁县县长王胜文做客拼多多直播间,为当地网红景区、特色产品代言。这也是泰宁县脱贫摘帽后,县领导首次通过电商直播带货。
直播中,王胜文不仅逐一为网友介绍了泰宁县独特的“水上丹霞”景区,而且现场进行了一系列吃播,先后品鉴了当地的石斛鲜榨汁、特色锥栗、游浆豆腐、泡椒竹笋等,让网友直呼过瘾。
据泰宁县工信局统计,两个多小时的直播中,66万网友拼单,销售金额达128.68万元,为福建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增添了新注脚。
针对部分贫困户脱贫基础不够牢固、可能因病因灾返贫的情况,去年,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建立防止返贫机制探索。今年,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具体实施办法,同时启动动态监测、单列管理、重点帮扶、兜底保障等防止返贫机制,做到“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我们将用硬举措确保老区苏区完成脱贫攻坚硬任务。”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各领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务实举措,也无不彰显初心使命和担当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福建正行稳致远,让群众更有获得感。(记者 林侃 王永珍 郑璜)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