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前行开启惠民之门 三明金融改革照亮农民致富路

14.12.2015  17:44

  今年8月份,沙县农村金融改革再出新招,借鉴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的成功经验,沙县以高桥镇官庄村为试点,市、县农业部门补助出资20万元,探索精准扶贫担保基金模式,为资金紧缺但信用良好的贫困户提供扶贫贷款,这也成为全省首个精准扶贫担保基金。目前,已经有包括贫困户徐振炘、陆香英等在内的10余名村民得到了22万元的贷款。

  金改之路,破冰前行,一个又一个“金点子”照亮了广大农民的致富之路。

  自从2011年12月份,沙县被确立为全国6个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后,以发展普惠金融为目标,在创新担保模式、农房抵押贷款、民间资本管理等方面突破创新,逐步形成了金融创新的沙县模式,得到了各方的积极评价。

  今年以来,沙县又启动了第二轮金改,在它的引领之下,全市更多县(市、区)加入了金改行列,力求让更多的金融服务惠泽更多的老百姓。

   村级融资担保基金为百姓“排忧解难”

  沙县高桥镇桂岩村村民朱仕贵家距集镇18公里,与顺昌、南平交界。过去,村里生活不方便,村民上学就医难。地里也不长粮,全靠毛竹山,还经常发生地质灾害。

  2011年桂岩村发生地质灾害,政府引导村民举家外搬。“搬迁后,从买地到装修,花了40多万元。不仅花光积蓄,还欠下了债。今后怎么生活?”当时朱仕贵的担心和所有搬迁村民一样。

  机会如期而至。沙县被确定为全国6个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农村住房贷款、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贷款等金融产品应运而生。

  朱仕贵一家和大部分村民一样加入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成功贷款后或远走他乡经营小吃或在家创业,生活重新有了奔头。

  沙县抓住全国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区契机,针对农户土地、房屋等主要资产抵押融资存在法律障碍现状,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沙县高桥镇官庄村村级融资担保基金,专为农户小额贷款融资提供担保服务,有效缓解农民生产发展融资难题。

  至10月末,沙县已有69个村建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累计为7000多农户提供贷款担保3.92亿元。

  为了让沙县“农金改”经验更多地惠及全市人民,全市农信系统积极推广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贷款。截至今年9月末,沙县农商行、明溪、清流、尤溪、将乐、建宁县农信社等6家行社共在81个建制村开展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贷款业务,担保基金规模达5225万元,此项贷款余额达1.56亿元,累计发放此项贷款4.07亿元。

   “风险防线”为农村经济“保驾护航”

  “有了3A信用等级,创业筹资就和直接从银行取钱一样方便。”沙县西郊村村民黄青财从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贷了10万元,他将这笔钱用于开小吃店。

  和黄青财一样,高桥镇桂岩村村民朱仕贵也是信用社评级授信的3A最高信用评级农户。得益于金改好政策,朱仕贵拿新房子抵押贷款15万元,通过村级农村融资担保基金增信,还能再贷款8万元。在当地工商部门指导下,他创办了天台山农牧合作社,流转了村里60多亩地,挖成鱼塘养殖西伯利亚鲟鱼等名贵鱼种。

  2014年3月,沙县被人民银行总行确定为全国32个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验区之一,同时也是福建省唯一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验区。

  沙县农信社按照“先建档、后评级、再授信”的思路,在全县启动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及信用评级工作。在此信用基础上,沙县高桥镇官庄村、高桥村、新桥村、新坡村,青州涌溪村,高砂渔珠村先后成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符合条件的农户每户按1万或2万元加入基金,根据信用等级,按入股金额的2-5倍授信,最多可贷款10万元,有效解决农民发展生产和创业致富的资金问题。

  至目前实验区已建成辐射全县的农村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农户经济建档和信用评级全县覆盖,至10月末,全县已建档、评级5.33万户,评定信用户7711户,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信用街、信用协会、信用小吃城、信用园区、信用社区蜂拥而出,各类信用载体获得银行业机构授信20.32亿元。

  在此基础上,沙县创新“信评+基金+信贷+保险”模式,带动涉农信贷投放,缓解“三农”融资难题。通过设立“农户信用等级、农户互保、利率约束、银保互动、风险保障金”五道风险防线,推出国寿小额贷款借款人定期寿险,为农户提供2/3保费补助,提高农户抗风险能力。

  至10月末,全县加入村级农村融资担保基金农户共1949户,基金规模4486万元,累计为4272户、3.92亿元贷款提供担保。

  在沙县带动下,至10月末,“信评+基金+信贷+保险”模式已在我市辖区明溪、清流、尤溪、将乐、建宁5个县中的10个建制村推广应用,取得了担保基金规模731万元,累计发放该模式贷款4134万元、余额1948万元的成绩。

   盘活“林”“地”“房”农村资产

  11月5日,尤溪林农李肇远以所要购买的491亩林地作抵押,获得兴业银行三明分行90万元“支贷宝”贷款,顺利买下这片早已看中的林地。

  “支贷宝”专项为林权受让、促进林权流转交易提供贷款,适用于各种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竹林等林权流转交易,也适用于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等各种林地使用权流转,最长贷款期限达30年。

  与林权按揭贷款相比,“支贷宝”这一产品具有第三方支付功能,买方可以把预付款先打到银行账户,在买卖双方完成林权转让、银行放款到位后,由银行支付卖方全部款项,避免了买卖双方可能产生的纠纷。林权按揭贷款需要有林权证作抵押,而“支贷宝”可以用拟购买的林地作抵押。这也成为我市林权抵押贷款再创新的一个缩影。

  三明林改走在全国前列,林业金融急需“破冰”,近年来,除了“支贷宝”,我市各大金融机构还推出“林权按揭贷款”等新举措,切实为全市林改“资金量”注入活水。

  林业生产周期长,而贷款期限有限,如何缓解这个矛盾。去年,我市推出的中长期个人林权按揭贷款,最长贷款期限可达30年,有效突破了这个瓶颈。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发放贷款3.17亿元。

  我市把林业金融创新作为深化林改切入点,取得了明显成效。至今年9月末,全市累计发放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97.17亿元,比2013年初增加13.78亿元,支持林业开发约1226.77万亩,居福建省首位。

  此外,我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创新试点。今年9月末,全市“两权”抵押贷款余额为1.92亿元。沙县、泰宁县人民政府已于今年9月份向人民银行总行分别申办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和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申请。

   农民“足不出村”尽享金融服务

  “现在方便多了。”住在沙县高桥镇明洋山社区的66岁罗维接老人说,现在需要用钱,不用再往镇上的银行跑了,只要到社区里的农村便民金融服务站,通过那里的POS机和金融协理员曹火生帮助,拿出银行卡,在卡槽上轻轻一刷,输入密码和取款金额,就可以取到钱了。

  金改启动以来,针对乡镇金融服务网点少,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的问题,沙县积极开展“银店合作”和“银村共建”活动。通过“一个小商铺+一台电话POS机+一根电话线”的模式,让广大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如转账、汇款、缴费、余额查询、小额存、取款等基础性金融服务。

  目前,“银店合作”和“银村共建”取得初步成果,全县171个建制村共聘请村级金融服务协管员147名,设立小额支付便民点326个和转账电话574台,实现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基本满足了农户日常生活所需的金融服务需求。

  除了沙县积极探索建设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满足了农户金融服务需求外,我市尤溪县、将乐县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2014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启动了“千县万村”计划,尤溪成为阿里巴巴在全国选定的第四个、福建省第一个“农村淘宝”合作试点县。

  去年12月20日,尤溪农村淘宝正式启动,目前已建立50个村级淘宝服务站。今年1-6月,全县共有电商企业118家,从业人员1812人,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4.55亿元,增幅98%,网络零售额2.73亿元,增幅103%。为此尤溪积极推动银行、电商、农办三方开展合作,共同打造一个集银行、电商、农村信息三位一体多功能服务平台,让农民“足不出户”,尽享金融服务。

  于此同时,将乐也打造了“农家乐”综合服务平台,让农民也可以“足不出村”就完成网上代购代卖、充值、交费等,还能够把金融和公益性便民服务,比如金融理财、社保、土地流转、招工等事务直接让农民在综合服务平台上办理,提升农民信息获取能力,实现致富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