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多举措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4.06.2014  16:15

  近年来,云霄县进一步细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环境营造、师资队伍、心育研究以及学科渗透等方面着手,努力构建实实在在的人文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教育引导,促进中小学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丰富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要求全县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要自觉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微信、QQ、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各中小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所需课时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统筹安排。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情境设计、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有效减少学生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的产生。

  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开设心理咨询(辅导)室、“心灵氧吧”,心理辅导老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通过师生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各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遵守职业伦理道德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在心理辅导或咨询过程中,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得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学校加强心理辅导室的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心理档案,开设心理热线。逐步完善预防和干预学生重大心理危机的工作机制。对一些面临家庭变故、重大挫折、突发事件或有严重心理障碍、行为问题的学生及时发现与诊断其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并及时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通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设立家长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利用不同渠道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积极宣传心理健康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

  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校加强与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公共文化机构以及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的联系与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充分利用社会现实中积极向上的生活素材,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吸纳各校获得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教师参加,形成联合会诊、案例督导、双向转介等多层面合作关系。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都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高中学校至少配备1名以上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以心理培训为依托,通过远程教育、专家督导、案例讨论、专题讲座、团体培训等方式对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各支队伍进行培训,不断提升队伍专业性。以校际交流为手段,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校际沟通、资源共享、相互学习,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