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举办非遗系列活动 年轻面孔成亮点

14.06.2014  20:09
    6月14日,山东省为庆祝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图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师徒传承展演现场。王晔摄

中新网济南6月14日电 (杨晓卫)山东20名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日带着徒弟在山东省文化馆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徒技艺传承展演活动。活动现场,剪纸、刻瓷、画泥老虎、绣花、唱皮影戏……各种艺术形式悉数亮相受热捧,而同时成为亮点的还有展示这些古老艺术的年轻面孔。

高密泥老虎能够发出独特的叫声,很受孩子欢迎。在潍坊高密聂家庄泥塑的展演摊位前记者看到,“90后”聂鹏拿着一只正在画的泥老虎向围着他的小观众演示泥老虎的玩法,讲解它的工艺。作为潍坊高密聂家庄泥塑的第21代传人,50岁聂臣希只是在旁边默默注视着儿子,似乎也被吸引了。

去年,儿子聂鹏开了家淘宝店,借“电商出海”,让“泥老虎”这中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民间艺术“走出去”,老聂非常自豪。他表示,让儿子从事泥塑这行,就想着把这门手艺传下去,传承好。

泰山皮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戏也叫十不闲,演出时操作影人和各种演唱乐器伴奏全由一个人包揽,目前只有泰山皮影一家有此绝活。”听到外孙女李玉馨向观众讲解的清脆声音,年近古稀的泰山皮影戏艺术家范正安露出笑容。“她是我的重点培养对象。”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范正安毫不犹豫表示,子承父业曾是重要传承途径,“别人家的孩子管不了,自家的孩子就得担起这个责任。

19岁的外孙女李玉馨是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管理专业的学生,她依稀记得小时候很多次外公都是把她抱在怀里演出的。致力于这项古老文化艺术的发展传承也成了李玉馨的习惯。“外公这几年最喜欢演的是《泰山石敢当大战恶狼精》,”为了让外公歇一会儿,她经常替外公回答问题,“人物比较好控制,最重要的是这是源于泰山故事的曲目,传递的是惩恶扬善的正能量。

与其他技艺不同,鲁绣是一门精细的手艺。只是静静坐在桌前绣着一幅李清照画像,25岁的刘萌萌就吸引了一拨又一拨观众围观询问。“这么细的线是真头发吗?”“鲁绣都用来做什么?”“绣一幅画需要所长时间?”刘萌萌不时停下手里的活儿回答各种提问。

鲁绣大师徐秀玲对徒弟的表现很满意,她说,“很多人都问这孩子是不是我女儿,她是我的徒弟,情同母女。”为了让观众能鲁绣的真实绣制过程,徐秀玲当起了徒弟的义务解说员,“鲁绣最适合表现的是中国水墨画,她正在秀的就是李清照的水墨画像,完成这幅作品大概得几个月时间。”听到有人夸奖徒弟漂亮又手巧,徐秀玲像母亲一样自豪,“学了快十年了,这孩子很有毅力。传承发扬鲁绣也算后继有人了。

青州红丝砚、传统布玩具、曹县面塑等展区展示活动都是80后、90后年轻人唱主角。

数据显示,山东省现有国家级传承人60名,省级传承人324名,市级传承人1571名,县级传承人4012名。目前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共收徒12390名。

据了解,山东省为庆祝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师徒传承现场展演为其中之一,展演活动将持续到21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