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善心接棒助农民心更甜

29.01.2018  16:00

  2017年底,陕西省乾县注泔镇南羊牧村的郑志龙老人和乡亲们一样,面对丰收的酥梨犯了愁。6000多万斤酥梨苦无销路,堆在仓库里让人着急。无奈之下,74岁的郑志龙320斤酥梨只卖了10元钱。这件事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关注,当地团省委也立即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广泛动员电商企业参与助农。从线上沟通、造势推广、搭建详情页到线下挑选、运输、优化供应链和用户体验,“郑爷爷家的梨”在短短半个月内变身“网红”。上线不到9天,全部售罄。(1月25日《人民日报》)

  主流媒体的官方微博,能够在果农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关注,为果农销售助阵发挥主流官微的桥梁作用。如此善心接棒,堪称责任担当,真正发挥了主流官微聚集人心的作用,让其官微名中的“人民”两字发出太阳的温暖。

  要让农村走上致富路,农民的产销要形成对接的产业链,那么农民的汗水才不会白流。类似于“74岁的郑志龙320斤酥梨只卖了10元钱”,并不是冷笑话,而是大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不能跟上大数据时代的农民真实写照。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的手机拍摄与互联网的传播力,将大量“320斤酥梨只卖了10元钱”推向了前台,也让乡村振兴亟需互联网、新媒体助阵的愿景提到了前台。这种情况之下,有正义感的新媒体,尤其是国家主流的新媒体,能发挥巨臂之力,为农民产销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农作物与电商擦出火花,才能展现出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侠肝义胆、扶危济困的道德底蕴和精神气质。

  可以看出,郑爷爷家的梨从酸到甜的妙变,是献给新年的又一个精彩中国故事。透过这份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到电商扶贫的力量和前景不仅大有可为。同样,让更多的社交电商平台能与需要帮助的农民产生交集,还需层层级级的新媒体、自媒体,尤其是官方媒体伸出帮扶之手,这样,农民辛辛苦苦种出的农作物,才会及时上线找到“婆家”,让梨甜心更甜。

  民间百姓对官媒的需求、对正能量的期待,以及官方政策鼓励的回应,开启了时代扶贫的良好态势。有责任的媒体加入,更多“郑爷爷家的梨”才不断跃入人们视野,各式义举纷至沓来,成为乡村振兴走出的一条金光大道。难怪,看着天南地北的用户好评,一辈子没用过互联网、没听过无现金支付,更不知道啥叫网购快递的郑爷爷踏实了。只有让农民踏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更加愿景美好。

  正如消费者在收到货品同时收到的一张爱心助农卡片所说,希望好心人将每一份善心接棒传递。精准扶贫,需要更多新的扶贫思路,更需要实实在在的扶贫担当和责任,这样才能为落后的农村开拓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福州文明办 雷沛弘)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