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为泉籍志愿军烈士寻亲续 烈士亲属相继找到

12.03.2018  16:03
志愿者为泉籍志愿军烈士寻亲续 烈士亲属相继找到 - 新浪
志愿者为泉籍志愿军烈士寻亲续 烈士亲属相继找到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网友发帖为5名泉州籍志愿军烈士寻亲》●追踪

  记者多地走访,另外三位烈士的亲属也相继找到

  得知忠骨埋他乡 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瑞珍烈士的弟媳林秀锦(右)一家人

  泉州晚报3月9日报道,热心志愿者整理在朝鲜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的福建籍志愿军烈士名单和资料,发帖为5名泉州籍志愿军烈士寻找亲属。市民网友反响强烈,纷纷帮忙提供线索,记者寻找到两名惠安籍志愿军烈士的亲属信息。这几日,本报记者再次分头走访,其他三位烈士的亲属也相继得到确认。得知先辈烈士具体安葬地点,亲属们激动感慨,表示清明节将祭祀缅怀,同时“家祭无忘告乃翁”,也将扫墓告慰九泉之下烈士的双亲。

  记者 廖培煌 苏勇 黄枫 文/图

  王瑞珍烈士亲属—— 亲人引以为豪 每年祭奠缅怀烈士

  “终于知道大伯葬在哪里了。”王任贵和王任芳两兄弟感慨地说,他们会在今年王瑞珍烈士的祭日做一番隆重的纪念活动。

  安溪县城厢镇雅兴村距离安溪县城不远,在泉州市公安局庄警官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王任贵和王任芳兄弟俩。他们是王瑞珍烈士的亲侄子。

  兄弟二人的母亲林秀锦,今年88岁了。她说,丈夫王乌(米+果)有三兄弟,王瑞珍排行老大,还有个老三,很早就去世了。

  林秀锦是在王瑞珍牺牲后才嫁入王家的,但丈夫经常提起大哥王瑞珍。“那时大家都穷,有上顿没下顿,有口吃的,王瑞珍都会让给两个弟弟。”1949年左右,国民党军队抓壮丁,王瑞珍和王乌(米+果)被抓走。

  后来,王乌(米+果)趁人不备,逃了出来,但是王瑞珍却没有再回来。根据资料所述,1949年5月,王瑞珍在华北战场参加革命斗争,后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188师563团1营3连副班长,参加了扶眉、陇东战役和进军西北解放甘肃、宁夏的作战。1951年2月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11月4日在朝鲜京畿道开城地区阵地防御作战中牺牲。

  “这些情况都是我们现在才知道的。”王任贵、王任芳兄弟介绍,早年他们家有个老宅子,母亲将大伯王瑞珍的烈士证、军功章等物件都藏在抽屉里,但是老宅子在拆迁时倒塌,那些遗物后来就再也找不到了。

  虽然物件不在了,但一家人并没有忘记王瑞珍。王任贵兄弟俩说,父亲在世时经常祭奠大伯。父亲临终时交代,等他百年之后,他与王瑞珍的祭奠活动一起做。“现在好了,有很明确的时间,以后每年都会在那一天祭奠他。

  “那个年代,像我大伯一样的人有许许多多,他们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是我们的骄傲。”王家人以王瑞珍为荣,他们说,会将王瑞珍的事迹一代传给一代,让后人引以为榜样。

  郑国民烈士的两个弟弟以兄长为荣

  郑国民烈士亲属—— 感慨心愿了结 清明扫墓告慰双亲

  “我大哥郑国民保家卫国牺牲,现在终于知道他的确切消息了。”在晋江池店镇茂厝村,古稀老人郑迎世握着记者的手,感触万分,“为烈士寻亲”终于帮他们了结了一个60多年的心愿。

  根据志愿者整理的泉州籍志愿军烈士陵墓名单信息,其中有晋江池店镇茂厝村烈士郑国民,记者通过茂厝村村委会联系到了郑国民两名弟弟郑迎世和郑解放。两位年已古稀的老人都没有见过大哥,在他们出生时,大哥已经去参军了。郑迎世老人说,郑国民是长兄,小时候就读过私塾,写得一手好字,很受父亲看重。后来大哥去参加了解放军,还有不少书信寄回家中,可惜现在家中保存下来的只有一本郑国民写对联的册子。

  记者看到,这本保存近百年的册子很陈旧,封面写有“郑国民”,还有两个字“抗敌”,册子内是一页页书写整齐的毛笔字。“大哥寄回家的最后一封信我记得很清楚”,郑迎世老人说,信中大哥说他在战场受伤了,在战地医院疗伤,不久又会转移阵地。后来直到朝鲜战争结束,家里再没收到郑国民的消息,家人四处追问,得到的消息是“在战场上失踪”。

  “我们家里人知道大哥可能牺牲了”,郑迎世说,此后几十年,父母都在奔波,想得到儿子牺牲的确切消息,但一直未能如愿,三十年前二老也相继离世。尽管留有遗憾,但一家人都以参军保家卫国的大哥为骄傲,郑解放说他记得小时候古厝有块牌匾“一人参军 全家光荣”,每逢过年,政府都会派人敲锣打鼓来给他们家贴春联。

  2015年,国家民政部颁发了烈士证明书,证明郑国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据了解,晋江市革命烈士陵园内也有收录郑国民烈士的信息,每年清明前夕,都会邀请亲属郑迎世前往陵园参加追思悼念活动。

  “今年清明节又快到了,我们会再去晋江烈士陵园追悼大哥,”郑迎世兄弟说,他们还会去祭扫父母坟墓,告诉他们,大哥是保家卫国光荣牺牲的,安葬在朝鲜的烈士陵园里。

  李光武烈士亲属—— 会以其为榜样 希望能去朝鲜祭拜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终于让我知道我的太爷爷葬在哪里了。”李光武烈士的曾孙李楠彬通过微博联系上了记者,并向热心志愿者表示感谢。

  根据志愿者整理的信息,李光武烈士是永春县东平镇太山村人,记者通过太山村村委会,联系到了李光武的儿媳妇林宝珠,她今年71岁,目前在东平镇卖水果。林宝珠告诉记者,她的公公20多岁就报名参军,之后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之后音讯全无,直至1982年永春县人民政府追认李光武为革命烈士。“当时公公要去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有让婆婆到泉州去见一面,因为种种原因,婆婆没有去。”林宝珠说,这也成为她婆婆后悔的一件事情,直至过世前仍说起。林宝珠说,得知公公在战场上牺牲后,婆婆在山上立了个墓碑,每年清明节都有祭拜。“打我记事起,每年扫墓,都听奶奶说太爷爷是烈士,坟是空的,但即便知道是空坟,我们每年也都祭拜。”李楠彬说,从小就听太爷爷的故事长大,他是家族的骄傲。

  记者了解到,李光武于1925年1月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1949年开始参加革命斗争。1950年7月报名参军,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在朝鲜前线战斗中失踪。永春县人民政府于1982年2月1日追认李光武为革命烈士。每年节日,村里都会组织村干部和小朋友到林宝珠家中慰问。

  “以前不知道太爷爷葬在哪里,现在知道了,对于我们家族来说,是个重要的事情。”李楠彬说,希望有生之年能去开城祭拜,而他也会以太爷爷为榜样,努力奋斗,将这一份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