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50条”为文化创优“射门”

19.12.2017  16:48

  日前,上海召开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文创50条”)应声落地,旨在不断提升文创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全力打响“地方文化”品牌。(12月19日《人民日报》)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灵魂。在国际竞争格局中,最后拼的都是文化软实力,文创产业除了上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其他地方也同样重要。上海一口气提出“文创50条”,并非粗投乱放,而是厚积薄发多年后的临门一脚。让文化创业的政策扶持、今后文化产业的努力更加有靶向。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典型的综合性产业,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制定产业政策必须有所侧重,“文创50条”真正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此次的50个重点聚焦了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网络文化、创意设计、出版、艺术品交易、文化装备等领域,尤其是通过实施路径设计,真正做到了可操作、能落地,真正促进产业发展。

  打响文化品牌要大小企业齐上阵。政策支撑聚焦,对文化企业的创新发展就好比吃了定心丸。以前,市场发展,政策都是注重央企、国企、地方大集团,让小众文化单位很难有伸手的机会,如今,“文创50条”改变了以往的文化画风,而是以市场化指标为导向,转变重“”轻“”观念,听取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诉求,彻底改变了“不敢扶小、不敢扶初”的态度,将扶持重点从后期向初创阶段前移,使政策真正满足文化企业需求。

  “文创50条”为文化创优“射门”。难怪一些民营文化企业大呼上“文创50条”很务实。要激励更多的文化企业打响文化品牌的积极性,政策就要找准难点、堵点、痛点,注重处理好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的关系。只有政府在支持文创产业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在扶一把、送上马之后再引领一段路,才能为民字头的文化企业创业的积极性调到出来,让他们主动出击,为文化创业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让大家在未来国际竞争格局中,给地方增添一台更强有力的文化发动机。

  各地只有针对各地文化领域提出发展目标、规划布局和需要突破的瓶颈问题,以此设计形成实施路径的制度安排,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借助政策东风,实现全面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文化市场体系。尤其要注重“文化+”的跨界融合发展,从而以文化产业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让文化产品创优不断走向新天地。(福州市文明办 雷沛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