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解读为何加大定向降准力度:利于稳增长
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去年7月出台的“金融十条”(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薄弱环节、健全金融体制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的确,金融部门贯彻落实‘金融十条’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张晓朴用8组数字来概括成效与努力:
“截至今年4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为13.2%;今年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达7.18万亿元,人民币贷款新增3.79万亿元。”——金融部门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
“截至2013年末,21家主要银行机构投放到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绿色信贷余额为5.2万亿元。”——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推动重点领域与行业加快转型和调整;
“截至今年4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78万亿元,同比增长15.9%,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7个和2.2个百分点。”——整合金融资源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标准下调幅度总体超过20%,为8.4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优化消费支付环境,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
“今年前4个月,全国累计办理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2.2万亿元,同比增长64%。”——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企业“走出去”;
“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第一季度,累计发行债券6.8万亿元。”——强化银行间债券市场创新和规范管理,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2013年,农业保险承保主要农作物超过10亿亩,约占全国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2%,为2.14亿户次农户提供1.4万亿元风险保障。”——进一步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
“确定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待条件成熟时将批准筹建首家试点民营银行。”——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
加大“定向降准”力度有利于调结构、稳增长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发放“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
为了加强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央行从4月25日起分别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个和0.5个百分点,此举被市场称为“定向降准”。“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可以说导向更明确、要求更具体,有利于正向激励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更多投向‘三农’、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纪志宏说。“具体来说,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既能增加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又能降低‘三农’、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纪志宏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在调结构的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稳增长作用,从而在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协同并进中稳增长。
“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并不意味稳健货币政策取向的改变。”纪志宏说,“央行会从整体上权衡考虑,将运用各种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保持货币市场稳定运行。”
“这种‘定向降准’不具有全面降准的宏观效应、全局效应和预期效应,货币政策稳健的总基调不会因此而改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下一步将从6个方面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要求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从总体上看,今年以来企业融资成本已趋于稳定甚至略有下降,但跟前两年比还是偏高。”张晓朴分析,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有3个原因。首先,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短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利率中枢的上移,中长期则会有助于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其次,贷款之外的融资中介环节,如担保、抵押品评估等环节,目前收费偏高,不透明;此外,随着企业盈利的下滑,企业自身现金流较为紧张,更多使用外部融资,从而增加其财务压力。
张晓朴表示,下一步银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从6个方面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进一步规范同业、信托、理财、委托贷款等业务,促进其健康、理性发展。“这些交易过于复杂,链条也过长,不仅蕴含了一定的金融风险,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银行的合规经营文化,还推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张晓朴说。与此同时,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过桥”环节,缩短融资链条。
——进一步规范银行业吸收存款行为,弱化存款“冲时点”的动机,遏制高息揽存,切实降低银行自身的资金成本。
——加强金融服务价格管理,今年银监会将联合相关部门再次开展银行业收费专项检查,督促银行业切实贯彻好《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及配套定价目录。
——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大力发展担保机构特别是政府支持的担保机构,从而增加小微企业贷款规模,降低过高的担保收费。
——进一步积极稳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通过促进行业充分竞争来引导银行业增加供给、遏制资金价格上涨。
——加快发展直接融资,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