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一抹绿
走进福建,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空气宝瓶”的称号当之无愧。从秀美的武夷山到浪漫的鼓浪屿,到处是一幅幅清新秀丽的“山海画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生态建设非一时之功。这每一分“清新”,都蕴藏着气象人的智慧与汗水,更是气象部门的“高考答卷”与时代职责。近年来,福建省气象局主动融入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
“高颜值”:强化气象生态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福建“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山地丘陵地带,森林覆盖率达65.95%,居全国第一,是绿色生态“高颜值”的省份之一。为守住这片“绿”,福建省气象局让屹立在龙岩市红尖山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干起了“兼职”,创新开展雷达监测森林火灾产品的研发工作,建立森立火灾天气雷达自动监测预警技术,建立起森林火灾天气雷达自动识别预警业务平台,实现24小时全天候、全覆盖、全时段连续监测森林火灾,林火探测准确率达90%以上。
图为龙岩市红尖山气象雷达站
为福建“添颜值”的还有2000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4个酸雨观测站和3个大气成分观测站,以及32个自动土壤水分站,7套海洋气象浮标监测观测系统。通过这些监测设备,从2013年起,福建省气象部门开展了全省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和霾天气预报等业务,除气温、降水等常规气象观测外,还监测大气降水PH值、大气颗粒物、大气PM2.5和负氧离子、海水含盐度和叶绿素、土壤含水量等专业观测,适时开展环境气象的监测与分析、影响与评估的专项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服务。
为满足生态气象监测需求,还将建设一部气溶胶激光雷达,对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立体结构、垂直输送等特征进行监测和分析,进而准确判断大气污染物扩散气象条件,以满足空气污染预报预警服务需求;还将依托《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2018年福建省智慧气象发布能力建设》项目,在前期CAgMSS平台上开展生态气象综合业务平台建设,新增植被生态监测评估模块、沿海赤潮灾害监测评估模块、环境气象影响评估模块,计划于年底前完成并投入业务使用。
此外,还开展赤潮气象灾害预警技术研究,建立海温和叶绿素反演算法,结合地面观测数据,分析赤潮发生与叶绿素、海温、溶解氧、营养盐等之间的关系,分析气温、降水、日照、风速等与赤潮生消的关系,建立赤潮遥感监测模型,并在GIS技术支持下,开展赤潮灾害预警业务,将于下半年开展业务试运行。
“实力派”:提升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既是“高颜值”,也要“实力派”。近年来,福建省建立了以省人影中心为核心、市县为基础的现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开展了以九龙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为目的的飞机和地面人工增雨作业,福州、厦门等地在秋冬开展以净化城市空气质量为目的的人工增雨作业,南平、三明和龙岩等内陆地区开展以保护烟草种植为目的人工防雹作业。据统计,2014年至2017年,地面作业总量3099次,发射火箭弹19663枚,飞机作业7架次。年均增雨10亿吨,防雹保护面积87万亩,地面火箭作业规模和服务效益居全国前列,为福建时刻保持那抹“绿”添上了一份“清新”。
图为三明市清流县人工影响天气应急演练现场
茶叶,是福建的特色经济作物,也是生态福建绿色产品的代表之一。2017年,福建省气象局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发展质量兴茶八条措施的通知》文件要求,组建茶业气候品质认证团队,开展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福鼎白茶、福州高山茶等茶叶气候品质认证工作,助力地方绿色发展质量兴茶。目前,团队已完成了福州、安溪、福鼎和武夷山4个茶叶主产区实地踏勘,并依托山洪、“三农”专项等项目规划建设全省茶叶气象观测站网,开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关键技术研究,研建福建省茶叶气候品质认证业务服务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福建气象一直持续推进精细化气候区划业务,已完成枇杷、茶叶、烤烟等20多种作物的省级种植精细气候区划和橄榄、青枣、番木瓜等10余种作物的灾害风险区划,编制了《福建省特色农业精细区划》,成果获得省领导的批示并已应用于全省规划和布局。
图为泉州市安溪县铁观音茶园
“小清新”:加强联合借智推动清新福建发展
“清新福建”不靠风吹靠实干。省气象局加强与省旅发委联合开展“清新福建”清新指数项目建设,选取9个5A景区和莆田湄洲岛、平潭海坛景区,建成6个“清新指数”综合监测站和7个负氧离子观测站,构建清新指数综合数据库和指标体系,实时发布5A级旅游景区和湄洲岛及平潭海坛景区的负氧离子监测、预报和预警信息。同时,开展“清新指数”服务产品建模及相关研究并申报地方标准,制作产品并对外发布;共同对“清新指数”品牌宣传推广,配合地方政府申报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国家气候标志品牌,龙岩武平县获福建省首个“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为让福建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省气象局与华东区气象和环保部门联合形成常态化会商机制,在污染相对较重的秋冬季节开展污染天气预报。2014年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环境气象业务发展的合作协议》,加强信息资料共享、环境气象的科学合作研究及预警预报的应急联动,联合制作“城市空气质量预报”产品,助力打造“清新福建”。
为进一步探寻生态环境长序列监测机制,省气象局以武夷山脉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切入点,主动寻求中国气象局相关职能司、气象探测中心、气科院等上级部门技术指导,与省林业厅、省林科院、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及科研监测中心,共同建设武夷山国家公园观象台,建立武夷山森林生态气候条件的长期观测序列、高山指标站及山脉断面立体观测系统,为武夷山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提供专业技术支撑。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观象台建设方案》已通过中国气象局观测司组织的专家论证,落实建设经费474万元。
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省气象局以生态文明理念助推乡村振兴,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和灾害防御气象保障服务,多次与省政府农业处、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等部门对接需求,编制《福建省气象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发挥“农气宝”设施农业智慧气象服务品牌效应,开展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和发展直通式智慧化农业气象服务,并联合农业部门探索开展福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国家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申报工作。
回眸往昔,眺望“清新”之路,以绿色为底,以创新点睛,福建省气象部门驰而不息,在服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征程上任重道远。(中国气象报福建记者站 汤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