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丰收满田间

26.01.2015  13:31
   走进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一副现代农业的图景跃入眼帘:农业气象试验站伫立在田间;高科技温室大棚里遮阳系统、雾喷滴灌系统一应俱全;展示馆里展台上摆着铁皮石斛等几十个农业新品种。
    在种植草莓的大棚里,一颗颗鲜艳的草莓让人眼馋;在火龙果大棚,红心火龙果正努力向上攀爬;而铁皮石斛也正在石斛大棚里悄悄地生长,整片土地显得生机勃勃。立在这些大棚附近的LED电子显示屏上正播报着园区的湿度、温度、土壤水分等气象信息。
   赤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规划面积6000亩,现已建成1、2期共3000多亩。蕉城区气象局在园区建了气象信息服务站,建立园区农业气象服务队伍,专门针对园区农业生产需求建设了地温、土壤水分、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雨量、风向、风速、光和有效辐射等10个要素农田小气候监测站,并配备了LED显示屏和气象预警信息大喇叭,
   蕉城区气象局每日将监测到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作出有关天气对农业生长影响的报告,并通过LED显示屏、手机短信、网站、LCD智能发布终端等进行发布。当遇有灾害性天气时,气象灾害预警、防灾减灾建议及灾后补救措施等信息将通过显示屏、大喇叭等及时发布。
   据了解,截至目前,蕉城区自动气象监测站点达47个,居全市各县(市、区)之首,实现特色农业主产区和规模农业园区气象监测全覆盖。气象灾害的监测精度达到5×5公里,蕉城区的赤溪、洋中、七都三个乡镇被认定为全国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
   洋中镇钟洋反季节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余延滨介绍到,自从区气象局在农业园区安装了气象监测设施,种植户们可以实时了解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变化,做好调控。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天气变化对大棚影响很大,尤其是暴雨、霜冻危害最大。他们以往在种蔬菜大棚的时候,基本靠感觉,现在他们可以根据这些气象数据,决定是否需要对大棚采取通风、浇灌、保温等措施,保障蔬菜在最适宜的环境下快速、健康生长。
   “2014年,蕉城区气象局开发集实况统计分析、预警服务信息获取、灾情上报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镇(社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并推广至各乡镇街道、农业企业等。” 蕉城区气象局局长王松忠介绍到。“我们还通过增加2个气象预警信息短信服务平台,为全区300家农业企业和300家专业合作社提供每周两次直通式气象服务;开通微信、微博、知天气手机客户端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发展良好、代表性强的行政村建设气象信息显示屏、智能发布终端共计60多个。
   “晚熟荔枝就快要收获了,提前采摘怕影响口感,但迟采摘又怕接近成熟的果子在一场暴风雨后损失惨重,我们这是摘还是不摘呢?”2014年7月21日早上,蕉城区气象局接到了三都镇松岐村荔枝种植户林兆福的电话。原来他收到麦德姆台风将会给当地带来影响的信息,心中正犯愁。区气象局加强会商密切监视麦德姆动向,并认真分析台风对荔枝可能带来的影响,权衡利弊后,指导种植户们最迟在要22日前采摘荔枝。
  在福清登陆的台风“麦德姆”,却给宁德市带来狂风暴雨,共造成宁德市9个县(市、区)的125个乡(镇)普遍受灾,其中,受灾最严重的就是蕉城区。“幸好提前把荔枝给采摘了,虽然对它的味道有些影响,但起码保住了丰收”。林兆福告诉记者,在收到气象局的指导意见后,他立即组织工人在22日前把将近九成的荔枝提前采摘了。把他果园里200多棵荔枝树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近年来,福建各级气象部门致力于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着力提升全省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构建农村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和组织体系,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和面向基层村居群众趋利避害的气象服务。
   走在示范园区的田垄上,穿行于一排排整齐的设施大棚中,现代农业的气息愈发浓厚,一批诸如草莓、反季节蔬菜、名贵中药材等长势喜人。蕉城区气象局也将一如既往地以需求为引领,以服务为手段,主动融入“产业城、先行区”建设,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地方防灾减灾和经济建设。(宣科中心王芳 蕉城区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