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荣”爆炸案 台企都应引以为戒

14.08.2014  07:59

最近天灾人祸连连,江苏昆山台企爆炸案被淹没在众多新闻里。这起令75人失去生命、180多人烧伤难愈的恶性事故,固然只是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简称“中荣”)个案,但位于昆山、成立于1998年的“中荣”犹如台企的缩影,台企都应引以为戒。


20多年来,台企为大陆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很多台企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馈社会也有口皆碑。但坦率地说,与令人信赖的“台湾制造”相比,台企在大陆打工者心目中,口碑有点差。一些台企对待员工严苛、劳动条件恶劣,不是什么秘密。


尤其是近几年,以制造业居多的老一代台企,遭遇成长瓶颈。早期借助大陆低廉的土地、劳动力优势赢得竞争力,随着大陆经济水平的提高,“长三角”“珠三角”等台企聚集区,“人口红利”已越来越薄。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如“中荣”一样位于产业链下端的中小企业,生存更加艰难,转型升级说来容易做来难,唯有将成本一压再压。如果追根逐底,这种走到尽头的生产模式确是悲剧的源头。


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突破安全生产的底线,以劳动者健康生命为代价,赚取血腥钱。“中荣”既没有符合条件的通风除尘设施,也没有对员工进行基本的安全培训。不仅如此,据媒体报道,几年前,“中荣”就有工人因吸入粉尘而吐血。两个月前,还因除尘设备过热引发火灾,幸而被及时扑灭。当时,有关部门已对工厂发出整改通知,结果“中荣”无视苗头和隐患,仍然继续赶工生产。


不可讳言,大陆相关部门对台企确实另眼相待。除了在投资政策上给予优惠,已经实施20年的《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专为保护台商权益而制定。台企遇到困难,从资金短缺到产业升级,相关部门都会给予关注,并尽可能提供帮助。甚至在台企与其它组织或劳工发生纠纷,涉台部门也会积极协助解决。个别台企是否将这份优待,视为可以优游于大陆法规限制之外的保护伞?“中荣”对于安全生产的怠惰和漠视,不免让人深思再深思。


应该说,大陆对于台企的优待,背后不外乎一个情字。两岸同胞手足情深,大陆期盼台湾同胞可以分享到经济发展成果,可谓用心良苦。“两岸兄弟联手赚世界的钱”,美好前景一直让很多人充满期待。但这美好的画面,不仅植根于两岸产业的优势互补,还需要彼此对于同胞情谊倍加珍视。“中荣”爆炸案留在人们心中的阴霾不会轻易散去,昆山以及遍及大陆的台企都应引以为戒。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