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就业旺招生难”背后:政策有待提升关注度

26.05.2014  13:01

  提起招生,大多数中职学校教师脱口而出的就是一个字“”。在一年比一年残酷的招生大战中,中职教育从业者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国家、社会大众以及职业教育本身在提升社会关注度和吸引力方面还有哪些要做的功课?

  近期,记者跟随中职学校的老师去中学做招生宣传,记录了他们的所做、所说、所思。

  招生宣传遭遇“门难进,脸难看

  广西沿海某市一所机电工程学校去年的招生指标是1000人,最后以招到600多人告终。今年,虽然上级部门给学校的招生指标调低为800人,但截至目前,学校才招了几十人。为了应对挑战,学校老师几乎全体出动,除了招生就业办(以下简称“招办”)的专职老师外,每个专业课老师也都有1~2人的招生任务。

  5月19日下午,记者跟随这所学校招办的3名老师来到市内一所中学进行招生宣传。出发前,招办主任就给中学校长打了长达几十分钟的电话,刚开始校长以“怕扰乱上课秩序,影响学生学习”等理由拒绝。但主任“暗示”说认识市教育局某领导后,校长的态度有所变化。

  到中学后,一行人被保安拦在门外,只答应让招办主任一个人去校长办公室沟通。在太阳下面等了快20分钟还没见动静,一位招办老师忍不住念叨:“这校长怎么这么难搞定,不知今天会不会又白跑一趟?”就在此时,招办主任笑着走出来,示意我们拿宣传册上教室,大家这才松了口气。

  在这位招办主任看来,被拒绝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到学校做招生宣传时,一般只有50%的校长会答应,而另外50%的校长会很礼貌地拒绝:“不然你们把宣传单放在我这里,由我们代发吧!”听到这话,招办主任心里明白,其实宣传单根本到不了学生手里,只会堆放在墙角,或是被随手丢进垃圾桶。

  南宁市一所中职学校的黄老师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去年他参加由自治区教育厅牵头组织的“招生大篷车”,到各市县中学开展招生宣传。这些中学虽然不敢直接拦截职校招生老师进校,但在招生宣传材料发下去后,中学老师往往会强令收回。有一次,他们在一个学校刚发完材料准备离开时,却发现那所中学的老师堵在教学楼的各个楼梯口,张开四肢,摆出一个“”字,要求学生交出手里拿着的宣传材料,否则不能回教室上课,可笑的场面让这些奔波多日的招生老师感到一股寒意。

  “招生过程中,中学的校长是‘门’,而班主任是‘水闸’,这里面的水具体多深,你没办法想象。”广西一名有着多年招生经验的中职老师说,每到招生季节,应届生就会变成可以等价交换的资源。各地初三年级的班主任手里掌握着几十个学生,就相当于拿着几万元。这些老师会先了解各校的大概情况,看看办学水平、招生价码,经过比较后,向没有多少判断能力的学生推荐价码最高的学校,实在不行,他们也会折中选择,“现在普遍的价码是400~600元一个学生”。

  除此之外,这名老师表示,各地市为了完成招生任务,使本地中职“吃得饱”,一般都会对生源进行“封锁”。比如,某县在中职招生录取工作中,只限本地中职招生。城区的职校要去招生,得先经过该县教育局批准,而按程序去拿到签字是不可能的,必须和教育局谈好分成方案,才会满足学校的招生要求。

  中职教育遭遇“就业旺,招生难

  “太精彩了!”看着T台上穿着华丽礼服走秀的模特,柳州市第三十九中学的一名学生感叹。

  这是5月初,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下称“柳州市二职校”)举办的校企联合展示日活动中的一幕。当天,来自柳州市各中学的500多名初中生来到校园内参观和体验各专业的特色和风采。据了解,前来参加活动的中学生很多是对职校“不了解,想来看看”,还有很多学生表示“是老师动员来的”。

  柳州市第三十九中学的李老师表示,来参观的学生大多是动手能力比较强,对自身发展又有一定的想法。去年,他班上的应届毕业生中,就有1/5的学生选择入读职校,剩下的都选择就读普通高中。

  柳州市二职校虽然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广西首批示范性职业学校,但谈起招生工作,该校副校长谢文峰仍表示“形势严峻”,今年柳州全市的初中应届毕业生人数为3.57万 ,但自治区仍然给全市下达了12500人的招生任务数。

  “自治区可能是希望以此控制学生流失率,同时合理拓宽适龄学生的升学渠道,因为目前已经出台中职直升本科政策。”谢文峰分析,“但职校招生难仍然会普遍存在。

  对于这所办学质量和就业状况都相对不错的学校来说,即使一些优势专业,也会因社会的偏见和不了解,而在招生中遭到冷遇。

  以二职校服装专业为例,该专业成立于1984年,是学校的老牌专业。虽然近年来该专业的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甚至还未毕业就已被企业预订,但学校却出现招生不足的现象。服装专业老师李海辉介绍说,目前,他所带班级36人,绝大部分来自农村或市郊,仅10%~20%来自市区。“除2008年服装专业招满4个班外,后来就一直稳定在2~3个班,但还是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家长的成见主要有3方面。”李海辉表示:一是觉得毕业后只能做裁缝,薪资低,发展不大;二是觉得只有读高中、考大学才有出息,才能找到体面工作;三是觉得学校的培养模式只教理论,学不到东西。但事实上,现代服装业早已不是家长印象中的小作坊式了,即使就职于柳州本地的企业,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也能达到2500元左右,经过两年的历练,大多数毕业生都能升任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如设计师、工艺师、销售主管等,薪资收入也会大幅提高。

  柳州市交通学校招生办副主任黄挺对此也颇有感慨。他说,传统观念认为“读书改变命运”,但很多人认为读书就等于读大学,文凭才是敲门砖,实际上未来中国的产业发展更缺乏高技能人才,从职校毕业可具备初、中级技能,在企业工作几年通过考试后可成为高技能人才。目前,学校招生中城乡学生分化明显,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很多城市家长认为让孩子读职校降低身份,面子上过不去。但很多农村毕业生通过自身经历告诉大家,中职就业形势好,可以快速减轻家庭负担,因此农村风气转变很大。目前该校生源中有80%~90%为农村学生,10%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国家优惠政策有待深入人心

  近年来,国家逐步实施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包括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推出优秀中职生可免试就读高职甚至直升本科等诸多利好举措,旨在增加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但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政策出台后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理想。

  在玉林市某中学举行的招生宣讲会现场,当招生人员介绍完学校情况和相关政策后,马上有学生半信半疑地问道:“老师,你们学校真的免费就读吗?”“您所说的直接升本,它的标准是什么,机会有多大……

  没过多久,当招生老师回访这几名感兴趣的学生时,却有学生告诉他,回去跟家长沟通这些情况后,家长不由分说地驳斥道:“哪有这么好的事儿,不然人家还那么辛苦地考高中考大学干嘛,肯定是骗人的,这样的学校能学到什么东西!

  “人们有一种心理,总觉得免费的就是不好的,不用考试就可以升学的肯定不如考试入学的。这其实跟营销中的稀缺性原理相类似。”这名招生老师说,比如某商品是免费或者无限量供应,可能应者寥寥,但如果说仅限30位VIP客户拥有购买资格,人们就会争相购买。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有类似之处,如果完全没有分数线,也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入学,大部分人也不会珍惜这样的机会,最终的结果是社会难以消除对中职学校的歧视和偏见。

  当老百姓对国家政策和学校具体的办学条件缺乏了解,不懂得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去对比分析,作出理性选择时,另一种心态就会占据上风,那就是从众。采访中,很多招办老师都反映,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如果同班、同村里有十来个适龄学生,只要有一两个人选报某个地方的职校,其他八九个人都会跟来。也有不少家长不希望孩子离自己太远,不太考虑学校情况,就盲目地选择就近就读。

  “全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关注还是不够的,如果能让市民看到校企合作、职校的升学情况、优秀毕业生就业情景等,大家对职校的肯定程度能达到高中的一半,我们职业教育服务人民生活的作用就会更加明显。”谢文峰感慨地说。

  在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覃海波看来,中职招生宣传不是打打广告、在招生季吸引一下眼球就能起到效果的。要真正提升中职的吸引力,应当从长期着眼来规划职业教育的全盘发展。这其中,既需要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也需要专业的策划人员从不同视角引导全社会参与讨论,同时还可以借力新媒体,真实生动地反映出职校生的发展也并不一定逊色于本科生,职业教育可能更适合某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真实状况。(谢洋 通讯员 庞王霞 唐祥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