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探路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不缺资金只缺活力

14.07.2014  12:08

  近日,中石化按照此前的改革时间表公布了对外引资方案,明确了自己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简称混改)路径规划——重组销售业务板块并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涉及千亿元资产。中石化就此成为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路先锋,作为体量庞大却饱受外界诟病的能源巨头,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道路上衔枚疾进,如履薄冰。

  京华时报记者祝剑禾京华时报制图何将

  铺垫两年待价而沽

  北京朝阳门北大街22号,中石化集团总部大厅的大屏幕上,“中国石化集团首次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三,感谢全体员工的辛勤努力,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排名上台阶,发展质量和效益更要上台阶”、“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从严管理,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这三句话这几天一直滚动播放着。这是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公布后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自己写下的,三句话当中包含了傅成玉入主中石化三年来的主要关键词,那就是改革和转型。

  而在滚动着这三句话的大屏幕前,知名国际投行、律所、会计团队来来往往,他们在争夺一个机会,可以参与到这家全球第三大公司的深化改革当中去。其实从今年年初开始,中石化就辟出专门的会议室负责接待这些团队,双方商谈的是中石化准备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事宜。这表明中石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早早地就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比其他任何一家央企国企都要早。这得益于两年前中石化启动的专业化重组。这就好比中石化其实早就打包好了一个个的资产包,就等着待价而沽了。

  从2011年起,在傅成玉的推动下,中石化开始内部改革——各个业务板块的专业化重组。按照傅成玉的设想,各个业务板块完成专业化重组之后,将引入股份制或者寻求合适的机会推动独立上市。其中,中石化炼化工程公司已经于2013年5月赴港上市成功。

  而在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给中石化吹来了一股强劲的东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首次明确“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要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此后,中石化的专业化重组进程明显加快,频繁展开了一系列的重组行动。

  金矿待采条件严苛

  在打好一个个资产包之后,又有东风助力,对中石化来说,一切就是快马加鞭,顺势而为了。今年2月,中石化宣布对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业务板块现有资产、负债进行审计、评估的基础上进行重组,销售公司拟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董事会已授权董事长在社会和民营资本持有销售公司股权比例不超过30%的情况下确定投资者、持股比例、参股条款和条件,社会和民营资本的最终参股比例将根据市场情况确定。

  傅成玉曾经表示,中石化的销售业务是个“金矿”。事实确实如此。中石化销售公司设立于1985年,主要负责中国石化所属生产企业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资源的统一收购、调拨、配送和结算等工作,是中国最大的成品油供应商。其2013年成品油总经销量为1.8亿吨,拥有品牌加油站30233个;2013年,销售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万亿元,净利润251亿元;截至今年6月30日,中石化销售公司的注册资本为200亿元,中石化集团持有其100%的股权。

  金矿的含金量无疑是十足的,但是社会或者民营资本要想入局开采难度也是颇大。根据公布的引资方案,中石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先欢迎的是能够惠及广大人民的国内产业投资者,并且对投资者的行业地位、投资规模、资金实力、业务属性、注册地址、品牌声誉均设置了门槛。外界戏称中石化这是在“按人画像”,似乎心中早有属意,因为完全符合中石化要求的潜在投资者似乎不多,社保基金、银行和保险公司这些经常出现在央企国企股东名单中的资金可能会占据有利位置。按照中石化的改革时间表,在公布了引资方案之后,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来完成最终的引资。所以现在说谁能被中石化挑中还为时尚早,外界只是担心到第三季度末当中石化公布引资名单时会“了无新意”。

  不缺资金只缺活力

  傅成玉担心的反而是外部资本的积极性不够。虽然有消息称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复星、绿地集团以及一些民营能源企业已经与中石化进行接触,中石化方面也表示外部资金报名踊跃,但是外部资金尤其是民营企业,对于入局之后有多大的发挥空间,能否被公平对待,可以获得多少话语权都存在疑虑。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就表示,中石化有这么多加油站,如果能够引入在互联网和金融业务上有优势的企业,那么想象力会非常丰富,复星也会积极参与。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复星已经参与到一些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企当中,却都没有话语权,经营上也没有改变。

  郭广昌说出了围在中石化门口的潜在投资者的心态,想进,但又担心进去之后做不了什么,只是一个纯粹的财务投资者。傅成玉则试图打消郭广昌们的疑虑,其表示相比于财务投资者更倾向于战略投资者,就是那些可以帮助中石化扩展业务空间、带来增值的投资者。傅成玉称,“中石化不缺钱,缺的是活力”,引资的关键是改变机制,通过混合所有制把国有经济搞活,实现公司的真正市场化治理。而根据记者了解,中石化此次将引入10个左右的投资方,每一个投资方可以由多家企业组团发起,每个投资方的门槛至少100亿元,预计引入千亿元左右规模资金,而每个投资方将按照具体的持股比例选举人员进驻董事会。

  压力聚集如履薄冰

  其实对于中石化和傅成玉来说,在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这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当中,所要面对的绝不仅仅是外部资本对于话语权的担忧,还必须面对政府以及公众对于国有资产可能存在流失风险的顾虑。傅成玉曾对媒体表示,中石化的改革方案无需上报,也不能“抢跑”,是在现有法律和政策框架下主动试验。不过有消息称,有关部门近期已经向中石油和中石化打了招呼,提醒推进改革要注意节奏,步子迈得不能太快太大。

  所以,改革的尺寸仍然需要执行者精准拿捏,以免进退失据。傅成玉要求引资流程必须公平公正公开,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子可以表明中石化此次的谨小慎微。比如在筛选竞标财务顾问的投行时,中石化的第一条要求就是聘用过国企高管子女的投行不能参与;又比如在具有最后生死决定权的独立评价委员会成员组成方面,加大独立董事、外部监事和外部专家的人数比例;还有在引资占股比例上,傅成玉曾在3月份的媒体通气会上说可以突破30%,但是在最终的引资方案中,引资占股比例仍设定为30%,中石化相关人士给出的解释是,考虑到销售业务规模庞大,30%是合适的比例。

  公众舆论也许是中石化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最大压力。早在2000年中石化海外上市之时,壳牌、埃克森—美孚、BP阿莫科三家外资石油巨头以18亿美元认购中石化股票的筹码换取了苏浙粤闽四省的石油市场,中石化与上述三家巨头在这些区域合资经营1500个加油站。当时舆论哗然,一批学者拍案而起,质疑中石化此举是用市场换美元,并且是用东南沿海经济最发达地区的石油终端市场换来了区区18亿美元。此次虽然中石化明确将优先欢迎国内投资者,但是国有资产可能存在流失风险的舆论利剑依旧高悬其上。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乃至更长的一段时期之内,中石化仍然需要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