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生制造卫星明年发射 将免费向全球服务

25.04.2016  13:02
  

中学生科普卫星研制、应用及课程开发工程启动仪式现场。新华社发

  京华时报讯昨天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向60年来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 崇高敬意,强调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 更大贡献。

  习近平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 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 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向航天战线的全体同志致以崇高敬意。批示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航天人胸怀爱国之情、肩扛报 国之责,艰苦创业,顽强拼搏,一次次刷新中国高度,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彰显了自主创新的中国力量。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肩负 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光荣使命,希望秉承优良传统,坚持创新驱动,深入实施航天重大工程,推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全面发展,大力营造尊重科学、追 求卓越的浓厚氛围,培养造就更多创新人才,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汇聚发展新动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作出新贡 献,让航天梦助力中国梦早日实现。

  >>资料·中国航天日

  东方红一号仍稳定飞行4月下旬每天傍晚经过北京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2016年3月,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虽然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已经46年了,它的设计工作寿命只有20天,但实际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直到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 面失去联系。不过由于它的轨道近地点比较高,至今东方红一号仍然在自己的轨道上孤独而稳定地飞行。到今天,已经飞行了46年,这和它的运行轨道有关。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说,直到今天,东方红一号卫星依然是夜空中的常客。朱进说,4月下旬,每天傍晚它都会经过北京。最亮的时候三四等星,肉眼勉 强还能看见。东方红一号的轨道近地点四百公里左右,远地点两千公里左右,这个轨道相对较高,保证了卫星能够长期运行。相比之下,苏联和美国的第一颗卫星轨 道高度最低只有两三百公里。轨道低的话卫星会受到大气阻力的影响,慢慢就掉下来了。东方红一号发射轨道比较高,比较稳定,所以,持续这么多年,东方红一号 还在这个轨道上。

  □动态

  今年9月发射天宫二号10月送两名航天员升空

  今年6月,中国将在验收完工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试验。昨天,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了解到,由该院研制的 液氧煤油发动机将于今年推举我国新一代液体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首飞。同时,正在研制的500吨级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也已取得突破性进 展,将于今年内完成地面大型组合协调性试验。

  液氧煤油发动机被誉为世界航天动力领域的“珠穆朗玛峰”,不仅采用的推进剂、循环方式与常规发动机截然不同,而且在最高压力、涡轮功率、推进剂流量等设计参数上,也比现有发动机高出数倍,在推力吨位、性能及可靠性方面均有大幅度提高。

  此外,今年9月,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10月,将发射搭乘两名男性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航天员在太空中更长时间 驻留的试验。明年,中国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等试验。2018年前后,将发射试验核心舱。2022年前后,将建造空间 站,完成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

  □重点

  中学生科普卫星将免费向全球服务

  京华时报讯(记者郭莹潘珊菊)昨日,记者从中国首个航天日活动获悉,北京八一学校将于明年发射一颗低轨道中学生科普卫星,这也是我国第一颗由中学主导并发射的卫星。

  由航天专家指导中学生设计制造

  八一学校副校长朱凯介绍,八一学校学生将在航天专家的带领下,直接参与这颗卫星的设计、制造、测试、发射、地面站建设等工作。目前,整体论证方案已经完成,学校的十多名学生已经跟随航天专家听课。

  对于参与卫星制造和发射的学生团队,朱凯表示,中学生团队将以高中生为主,并吸纳少量初中科技特长生作为辅助。因此,学校也计划随后在学校内部 公开选拔近20位团队成员。这些未来的“航天专家”主要以特长生为主,确实爱好天文,在物理、化学等方面突出,经过公开报名、专家面试的方式确定最终人 选,团队总体规模将控制在20至30人之间。未来,他们将分组展开工作,完全参与到卫星的各个环节。

  计划于明年发射将提供免费服务

  据介绍,这颗中学生科普卫星将采用立方体构型,边长250毫米,质量10千克,计划于明年发射。卫星可遥控工作并自动向地面发送遥测信息,学生们可接收无线电信标信号,通过卫星进行双向无线电中继通信并开展相关科学实验。

  卫星将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向全世界提供免费服务。卫星发射上天后,航天专家将与八一学校联合组织天地协同的教育和科普活动。航天人才开发交流 中心计划在全国发展200所航天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组成卫星科技应用教学与卫星创客实验室联盟,联盟校之间可利用这颗卫星平台开展卫星及航天相关课程开 发、交流、学习及卫星互动应用等科学实践活动。

  未来还可能制造首枚中学生火箭

  朱凯介绍,发射中学生科普小卫星,主要是为了在中小学生中普及航天知识,推动更多中小学生参与到航天事业中。航天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将与八一学校 共同开发航天科学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促进“创客、创新”文化建设,把八一学校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航天科学教育特色校及示范基地。

  航天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透露,我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卫星成功发射后,还将开展首枚中学生火箭制作与发射创客活动。记者了解到,从今年9 月开始,八一学校将在每周开设卫星科普课程,航天系统的多位专家亲自授课,曾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的栾恩杰院士已表示将到学校为学生上科普课。该课程将面向全 体学生展开,培养青少年的航天兴趣。

  >>释疑

  中学生卫星靠谱吗?

  技术并不困难中学生能完成

  在普通人看来,航天技术属于高精尖技术,中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这样一项工作?昨天,八一学校副校长朱凯表示,目前的卫星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大学已经陆续发射了十多颗卫星,但是在我国,还没有中学发射卫星先例。在国外,以色列已有一所中学发射了卫星。

  朱凯说,对于中学生发射卫星,学校展开了长达半年的论证,多次接触航天系统专家,专家们普遍认为,目前卫星技术成熟,发射工作卫星,中学生参与其中,让卫星顺利工作并不困难。因此,在我国首个航天日上,学校正式公布了这一消息。

  □科普

  “高大上”的航天技术走进百姓“衣食住行

  可能很多人觉得“航天日”离自己很远,神舟飞船等航天技术是很“高大上”的应用,离自己更远。其实,航天技术早已走进了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

  衣

  现在让幼儿父母大感方便的“尿不湿”,以及成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所用的成人纸尿布,就有航天技术的贡献。在人类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上天的时候, 曾经发生过执行任务时还要想办法应对尿急的“囧事”。随着越来越多的航天员受到这种困扰,科研人员发明了能大量吸水的纸尿布,解决了这个难言之隐。这项技 术转为民用之后,就带来了人们非常熟悉的“尿不湿”。

  食

  方便面是人们非常熟悉的食品,配料包中的脱水蔬菜也来自航天技术。蔬菜的保存和运输不易,从农场运到菜市场都要损坏许多,那航天员要吃蔬菜怎么 办?美国航天局为了让航天员能在太空中吃到蔬菜,以补充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开发了脱水蔬菜技术。该技术几乎能去除蔬菜中的全部水分,得到大家都见过的方便 面蔬菜包那样的产品,其效果也就不用多说。

  住

  如今不少建筑的屋顶都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而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航天技术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太空中的卫星、飞船和空间站要能持续获得能源, 显然太阳能技术是一个良好选择,现在的国际空间站就伸出了长度超过70米的太阳能电池板。这些设备使用了稳定、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也推动了地面上对太 阳能的应用。

  行

  许多人开车出行时依靠卫星导航指路。在这方面,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崭露头角,截至目前已成功发射22颗北斗卫星,2012年已形成覆盖亚 太大部分地区的导航服务能力,预计2020年前后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北斗”系列产品已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车载导航等大众应用领域开 始批量应用。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央视

【编辑:李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