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第二轮巡视后广东山西两省发布整改报告

08.06.2014  12:32

  图解第二轮中央巡视

新京报讯 2013年第二轮中央巡视结束后,多个巡视点被查出工程腐败、“带病”提拔等问题。截至昨日,二轮巡视的10个巡视点中,山西、广东两省已“”出整改报告。

此前,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吉林省、安徽省、湖南省、三峡集团等6个巡视点,也都不同形式公布了整改方案,但尚未公布最终报告。

3个月整改“时限

今年2月,二轮巡视通报了各巡视点查出的问题。中纪委开辟专栏称,近日,各巡视点陆续公布整改报告。从发现问题到改正问题,用时约3个月。首轮巡视也是这一“周期”。也就是说,中央巡视组指出问题后,留给巡视点的改正时限,约3个月。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曾数次表示,要运用好巡视成果,即通过巡视发现问题后,如何保证整改到位?对此,中央要求,所有巡视地都要公布整改报告,接受公众监督。

三轮巡视即今年首轮巡视,已于3月“开局”,现13个中央巡视组正在各自巡视点展开巡视。

地方“复制”中央模式

十八大后的中央巡视,采取了摘掉巡视组组长“铁帽子”等改革举措,实施了“巡视对象不固定”、“巡视组长一次一授权”等新规。而且,正在进行的三轮巡视,还首次采用了专项巡视这一做法,哪里问题多、哪个部门问题多,就派驻更多力量。

山西整改报告提出,将“复制”上述做法:参照中央巡视制度,选聘已到龄的具有丰富办案、执纪经验的领导干部参加巡视工作;统一调配巡视组工作人员,逐步实现巡视组组长不固定、巡视地区和单位不固定、巡视组与巡视对象的关系不固定;适时组织专项巡视,通过小队伍、多批次、高频率的方式,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巡视监督。

【焦点1 工程腐败】

交易平台防“假招投标

领导干部或亲属插手工程项目,暗箱操控招投标,此前两轮巡视,中央巡视组多次指出这一问题。对此,山西、广东都提出了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这一应对思路,即招投标公开化、阳光化。

山西现正在制定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实施方案,如公共资源交易的目录和标准,“分解”各部门的指导、交易、监管、监督职责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计划纳入招标投标、中介服务、信用管理、后台监督等各个领域。

目前,广东省本级及广州、珠海等18个地级以上市已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此基础上,广东计划在2015年底前,将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政务服务、效能监察等,全部“”入网上办事大厅,该网上办事大厅省市县镇村五级联网。

此外,三峡集团被中央巡视组指出:“有的领导人员亲友插手工程建设,一些招投标暗箱操作,工程建设项目分包现象比较普遍”。

三峡集团通报称,已成立招投标管理整改专项工作组,全面清理应招标未招标、非第一名中标及投标价格明显异常的项目。全面清理开始前,所有招投标资料全部封存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