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要为全世界修建一条铁路

22.11.2014  14:09

      发展中世界正在兴起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造热潮。中国希望成为承建方并提供资金。

  本周四,中国官员公布一项最新的基础设施大工程:沿尼日利亚海岸建造一条长达1400多公里的铁路线,合同金额120亿美元。媒体称这是中国赢得的最大单笔海外合同。

  随着国内经济逐渐冷却,中国正投资境外巨额基础设施项目,并出台新的融资计划以助发展中国家一臂之力。由于发展中国家寻求满足经济增长引发的人员及物资流动增多的需求,此类投资将大多流向像尼日利亚铁路这样的交通工程。

  与19世纪美国大西部铁路扩张极为相似,如今的这些项目也意在将增长扩展至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内陆地区。例如,在近10年内,中国已斥资数百亿美元建造数万英里的公路和铁路,为的是将经济机遇从沿海地区扩展至数以亿计的内陆劳动力。

  发展中世界的经济扩张正在催生大量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项目需求。有预测称,全球基础设施的总支出将在2025年达到78万亿美元,甚至略高于目前的全世界GDP总额。大部分融资将来自私人投资和由美国及西方盟友主导的公共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如今,中国正利用其在历史性经济扩张中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为境外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

  近来,中国先后宣布与金砖国家联合组建开发银行,同意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出资,在上周宣称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以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这些新的融资措施将在发展中世界发挥多大作用,尚需观察。但中国提供的替代贷款选项已引起某些担心和疑虑,甚至还有人质疑中国的动机。例如,非洲一些国家拥抱中国的大规模投资,有批评将这看成中国增加自然资源获取的战略的一部分。

  但在普华永道首席经济学家哈里·布罗德曼看来,对中国“新殖民主义”的指责毫无根据。“中非之间的经贸往来与殖民地化没任何关系,只关乎经济和外交。”他在近期的报告中写道,“中国在国内面临诸多挑战,断言北京追逐不切实际殖民梦想的说法很天真。”(作者约翰·W·舍恩,王会聪译)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