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灾害多发区引入防灾“神器”保安全

28.07.2014  17:54

  新华网兰州7月25日电(记者陈俊 张钦)甘肃岷县禾驮乡哈地哈村的灾害预警信息员包永平,如今习惯了不时抬头看天、低头看手机。他担心,一旦暴雨陡降,不仅耽搁当地居民盖房重建,还可能再次撕裂这片家园。
  哈地哈村近几年多灾多难。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里氏6.6级地震,震塌了村中72户的住房。2012年,一场暴洪泥石流冲垮了98户群众的房子。
  哈地哈村是甘肃岷县、漳县地震灾区的缩影。这里不仅分布着地震断裂带,也是暴洪泥石流、冰雹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天气多变。今年4月24日至今,岷县气象部门已发布23次关于暴雨、雷电、冰雹预警。
  在这样的条件下,岷漳灾区必须一面重建,一面防灾减灾。2700多名当地居民做了义工,在各个村庄中承担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的重任。
  每次暴雨来袭,当地气象、水利部门的山洪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平台,都会根据气象预报和雨情变化,自动生成手机短信向这些义工群发,提示他们“通知居民提高警惕”或“立即组织居民疏散、转移”。
  如果出现暴洪泥石流灾害的征兆,包永平们又如何及时向正在熟睡或灾后重建的村民们发出信号呢?记者在哈地哈村见到了助力这些义工的防灾“神器”。
  哈地哈村民委员会的楼顶上架着四个无线大喇叭。只要义工们收到灾害预警手机短信,即使出门在外,也可拿起手机给喇叭“打电话”,呼喊村民避险。村庄里安装了简易雨量器,如果降雨量达到预先设定的预警值,就会自动“呜哇”报警。义工们所使用的“神器”,还有一面铜锣和手摇报警器。在2012年5月10日的暴洪泥石流灾害中,哈地哈村停电了,包永平冒雨敲响铜锣救了全村人的命。
  “神器”先进,人更要操心。几年来,包永平白天随身带着手机备用电池,晚上睡觉手机放在枕头边,24小时不关机,那面铜锣就挂在他家的外墙上,以便紧急时顺手拿上。
  今年6月18日,一场暴雨袭击岷县地震重灾区梅川镇、禾驮乡等6个乡镇,又使当地5.03万人受灾。不到1天时间,岷县累计发出1.1万余条预警短信,紧急转移1.2万名群众。由于预警、转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