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中国经济半年报:稳中有进显示经济韧性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中国经济“半年报”: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690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缓中趋稳”,国家统计局如此形容上半年的经济“答卷”。一个“稳”字表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显示出中国经济的韧性。
今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承受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在一季度经济增速创下6个季度新低之后,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会否“失速”的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一大热点。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有助于回答上述问题。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690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超过700万人,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同比增长1.8%,增加307万人。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1-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本上是在1.8%和2.5%之间相对平稳运行。上半年农业生产形势也呈现稳固的特点,夏粮连续11年丰收,增长3.6%。居民收入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3%。
这些经济数据,基本符合市场“企稳”预期,表明在稳增长政策逐步发力的作用下,经济运行初显企稳迹象。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当日一口气用了三个“稳”字概括: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升。
盛来运认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表现在“五稳”上,就是增长趋稳、就业总体稳定、物价基本平稳、农业稳固、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在增长速度徘徊在预期目标附近的同时,上半年中国经济也有“新进展”。盛来运当天还表示,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地区结构、居民收入分配结构、节能减排等五个方面结构调整都稳中有“进”。转型升级也稳中有升。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在分化中孕育,在分化中成长,“势头非常好”。
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新进展,已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征。今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则认为,7.4%的经济增速还是很高的,并且是在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实现的,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动力的准确体现,也是中国预期管理能力以及整体经济治理能力提升的表现,为全面深化改革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除了GDP增速出现反弹、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回升,此次“半年报”的一大亮点就是中国经济韧性得以体现。
早在今年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曾指出中国经济是有韧性的。在不久前一次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再度强调,上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改善民生都有新的进展,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所谓的韧性体现在缓冲空间和回旋余地。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居民消费价格、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等均运行在合理区间,体现出中国经济韧性的这一特点。
除了经济增速保持平稳态势,“结构调整”成为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一抹亮色。结构调整至少有三个考察维度。从经济结构看,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关键力量。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升。从投资结构看,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工作报告高于第二产业。
整体来看,上半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两升一稳”。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出口增长由7%上升至7.2%,1-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前五月的17.2%触底反弹至17.3%,而1-6月消费增速则平稳于12.1%。
关于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4%,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48.5%,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负的2.9%,负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的韧性体现在内需拉动经济的潜力上。在外部环境持续错综疲弱的情况下,由消费和投资构成的内需继续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上半年对GDP增幅的贡献高达102.9%。
潘建成分析说,虽然在产能过剩的重压下,中国的投资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在往下走,但中国投资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可以提高,如城市地铁、水利工程和养老产业等。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6月份可以说是“稳增长”效应继续更为明显表现出来的月份,无论是三驾马车走稳,还是PMI逆季节性反弹、信贷投放节奏加快,都将缓解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预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有了稳定的预期,企业就有信心去投资和扩大生产,银行就有信心去放贷,居民就有信心去消费。
消费方面,虽然从目前情况看,八项规定等政策带来的政府消费泡沫挤出拉低了消费数据,但这是消费向正常回归。中国消费真正的潜力在民间,在于从衣食向住行的消费升级过程中。
“挖掘消费潜力是稳增长的另一抓手。”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传统消费形势并不乐观,要侧重从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出发,培育新的消费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