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的“双创”之道

23.11.2015  18:11

    11月6日,上海浦东信息园的中国电信学院内,第二届中国电信“i创”黑马大赛尘埃落定,决出前三。而在此前的两天中,来自各级电信公司、专业公司以及社会上的近160个项目团队夙兴夜寐,层层竞技,为评委和观众展示了众多新奇的创意,上演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头脑风暴。

        “i创”黑马大赛是中国电信鼓励和推动互联网创新创业而精心打造的重要赛事,旨在激发创新活力,历练创新人才,实现创新发展。不过,这仅仅是中国电信近年来创新战略的一个环节。作为一家央企,中国电信近年来也同我国整体经济一样遭遇了发展瓶颈。传统业务萎缩,互联网势力冲击明显,新业务增长乏力,为了突破发展困境,中国电信近年来大胆创新,打破常规,勇于尝试,走出了一条央企创新的新路,全方位响应了政府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同时也为“双创”路上的后来者积累了诸多可供参考的宝贵经验。

        开央企之先河“吃螃蟹

        源于我国电信行业母体的中国电信公司历史悠久,规模庞大。2011年,电信业务的互联网化才刚露苗头,但这家久经沙场的企业已经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开始未雨绸缪。2011年12月,中国电信集团提出建立孵化体系,2012年3月建立大型央企中的第一家孵化机构——中国电信创新孵化基地(上海),开拓出“基地孵化、天使投资、公司参股,员工控股”的模式,希望通过此举实现三大目的:寻找业务新增点,培养互联网人才,打造创新文化。如今回头再看,不得不说,中国电信确实极具前瞻性,此举获得了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亲为中国电信创新孵化基地揭牌。

        由于没有经验可循,中国电信的创新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摸索过程中颇多大胆尝试,其中一些可以说是业内甚至是国内首创。

        ——对员工创业“包容失败

        近年来,中国电信经营压力持续加大,这使得员工的收入也显得有些微薄,但是在很多人看来,做中国电信的员工依然是一份很稳定的工作。那么,如何让这样一批员工离开稳定的环境,投身竞争严酷的商海?中国电信为此在央企中首创了“停薪保岗”模式,喊出了“包容失败”的口号,创业员工享有相应的创业“保护期”,一旦创业不理想,创业者可以返回原岗位,岗级和薪酬均不变。但项目如果要实现公司化运作,那创业者则需要和中国电信解除劳动关系。

        这样的政策可以说相当宽松,很多人本着“旱涝保收”的心态加入了创业者大军,结果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回报。今年已经47岁的梁笃国是天翼创投首批孵化的创业者。当年已经是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产品总监的他有着二十多年的工龄,可以说“比下有余”。本着试试看的态度,他同几个人合作启动了智能交通创业项目,结果市场反馈相当好。为了筹集创业资金,他不顾家人反对卖掉了一套房子,如今他的公司已经拿到了A轮投资,估值翻了十倍。

        但是这一政策,曾经也招来了不少风凉话。有人讥笑,中国电信鼓励员工“下海”,但是却给员工带上了“游泳圈”,所以所谓的员工创业只是说的好听。但事实却证明,中国电信的这个做法恰恰是最适合央企特色的。首批创业的甘肃小伙王军涛就曾经对记者袒露心声:“我已经成了家,有了孩子,如果没有集团这么好的政策,我也许不敢尝试创业。”在采访中,很多创业者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想法。“创业需要勇气和执着,但是在央企中待的时间久了,很多员工一上来根本没法同互联网行业的那些人竞争,所以我们是充分考虑到了员工的切身利益,才制定了这样一套保护措施,给员工留出了缓冲的时间。”中国电信创新业务事业部总经理李安民告诉记者。就在今年8月,上海出台了《关于本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保留基本待遇离岗创业,在创业孵化期内(3~5年)返回原单位的,工龄连续计算。这与中国电信的做法几乎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中国电信这一政策已经施行了三年半。

        ——为“双创”设立“特区

        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因为特殊的政策迎来了30年的高速发展,从默默无闻的南海边陲渔村一跃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在创新过程中,中国电信也引入了特区思维,针对新兴业务创新实施了相对隔离的体制机制,目的是希望按互联网规律办事,转变发展模式(从依赖到自主独立),打破体制机制束缚,促进新兴业务快速成长。

        所谓的隔离体系并不是割裂,而是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给创新板块以充分的自主权。从实施情况来看,主要包括管理隔离和运营隔离。李安民向记者解释说,所谓的管理隔离是指创新业务事业部归口管理15家创新业务单元,承担收入、利润和投资指标,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实现了管理扁平化,使得创新单元的事务性工作更为简化;二是组织扁平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各项决策更为迅速,更加符合互联网重“”的规律。而运营隔离则是指各业务单元按市场化原则与中国电信的主业实行市场化结算,独立运作,分类管理。

        此外,大量权限被直接赋予了创新业务单元,比如选人用人权、资源配置权、产品研发等权限。这使得创新业务单元相比传统的电信省级公司能进行更为快速的决策,有更大的自主权,可根据市场的瞬息变化及时调整。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5年年初,15家创新单元已全部实现公司化,4家公司实现混改,两家公司实现员工持股。而在走向市场的同时,中国电信坚持对创新单元隔离但不隔断,加强其与电信基础业务的协同发展,如“移动+支付”模式。目前,中国电信旗下的“翼支付”业务用户数已超过1.7亿,这一多样化支付业务对移动业务的“三高一低”保存激增效果显著。

        ——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运营商均将“去电信化”作为一大转型方向。但是在创新投资领域,中国电信反而将传统电信特色发展成了自身的一大优势。

        天翼创投成立三年多来,始终坚持为创业团队提供最大限度的资源支持,除资金外,更包括中国电信的通信网络、营销网络、技术、品牌等各种资源,为员工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中国电信学院创新与转型人才教研中心主任谭雄鹰发现,今年社会风投的观点正在改变,去年黑马大赛期间,主流观点是一些参赛项目跟中国电信的传统网结合得太紧密,太“”,欠缺互联网项目“”的特点,而今年,不少风投精英却表示,创新项目就是应该和中国电信的独有优势相结合,充分发挥出运营商的特色优势。

        年轻姑娘安蔚2013年从美国学成归来就进入了天翼创投工作,做了几年帮别人创新的工作后,她今年选择了自己创业。她的团队开发的校园社交类项目今年5月入孵,如今已有省级运营商在跟她洽谈合作事宜。“外面的风投投给我的钱可能更多,但说实在的,对很多创业者来说,钱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我更看重中国电信能给我带来的各种独特资源,比如用户、合作伙伴、渠道等。

        梁笃国也坦言,天翼创投相比于社会风投项目的优势在于,背靠中国电信庞大的资源库,而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也许并不适应社会风投项目的经营理念,但在天翼创投却相对容易找到创业的突破口。

        创新带来三大突破

        “可以说,中国电信的创新尝试是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借鉴了互联网资本运营的思维。”李安民充满感慨的一句话透出了中国电信创新之路的不易。可喜的是,大胆的创新带来了预期的回报。如今,中国电信创新板块的三大目标已经初步实现。

        ——创新板块贡献最多增量收入

        数据显示,中国电信创新板块的年收入增长率达50%,已经成为集团公司增量收入的最大贡献者。截至今年10月,创新孵化平台共征集了七批次约1500个项目,其中162个公司内外项目成功入孵,17个项目实现公司化运作,投资总额近5000万元。昌视、奕行、教百、泽维4家公司甚至获得了社会投资机构的认可,引入了外部资本,取得了理想的股权资金增值倍数。以昌视公司为例,它源于2012年3月天翼创投孵化的第一批项目“电视快车”,创业团队4人,2013年9月实现公司化,2014年年底国内知名投资机构深创投公司以近亿元的估值注资800万元,使公司价值1年内翻了近40倍。

        创新业务单元的个体规模也许并不大,但是其发展动力却不容小觑。以天翼爱音乐公司为例,该公司仅有约百人,但年创收达3亿元,属于典型的轻资产、高回报公司。

        据天翼创投项目经理卢晏透露,今年将有23个项目实现公司化。去年黑马大赛的冠军“易排排”,目前经过孵化已经成功实现了公司化运作,并吸引了社会投资的关注。今年该公司的业务收入达到1000万元,已成为腾讯、360等网企的合作伙伴。

        另据记者了解,已经公司化的天翼阅读即将登陆新三板,公司发展前景可期。

        ——储备一批移动互联网人才

        32岁的张一飞此前只是安徽公司的一名9岗员工,经过几次创新尝试后,他带领的团队研发的流量类项目去年获得了黑马大赛的亚军,而在此前的数年中,他在创新方面的不懈努力也为他带来了职业上的突破式发展,三年连升四级,成为一名5岗员工。“如果是在普通情况下,提升四岗大概需要十年左右。”中国电信集团一位熟悉人力资源的主管对记者表示。

        天翼创投设立的一大初衷就是希望储备一批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的人才,目前看来,这一努力已经奏效。李安民表示,孵化过程中很多项目的内容都发生了改变,但是项目负责人的能力却在孵化过程中逐步被挖掘出来,成为一颗颗“金子”。梁笃国是很典型的例子。他的项目2013年9月实现公司化,但在之后的两年中,他的公司也跟许多初创公司一样对产品方向进行了数次调整,从最初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演变成现在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第二次参加黑马大赛的邓超来自北京公司,去年首次参赛的他进入了10强,但无缘前三,今年则一举折桂。他表示,自从走上了创新之路,就几乎没有停歇过。今年以来,邓超和他的团队成员均数次前往中国电信学院,接受了全方位、系统的创业培训。这是他们夺冠道路上颇为关键的一环。

        中国电信学院可谓是中国电信培养人才的“摇篮”。该院副院长赵军不久前遇到了去年获得黑马大赛季军的一个团队负责人,去年参赛期间这位负责人和他的团队三天只睡了10个小时,但是他表示,非常珍视这场参赛经历,因为集中的培训和竞技使得团队的技术逻辑、商业模式、运营理念都经历了超强度的打磨,成熟度实现了跃升,他们的能力也显著提升,后来他们的项目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创业很少有一次就成功的,95%的创业最终都会失败,所以大多数人都是一次一次地创业,不断尝试。”一位创业者对记者如此表示。也正是这样的历练,使得中国电信在培育创新的过程中快速储备了一批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据记者了解,中国电信创新人才库目前已近万人。

        ——创新文化已然成型

        如今,中国电信内部已经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文化。据介绍,目前中国电信的创业导师人数过百,专业化培训每年举办30多场。此外,中国电信还在公司内外广泛征集产品创意、举办“i创”黑马大赛、开展Mini创业训练营等。

        据谭雄鹰透露,中国电信所选导师多数是具有实干经验的创业精英,95%来自公司外部,导师所授经验非常具有实战性,对公司不同发展阶段都会给出针对性的经营建议。

        企业创新孵化体系的建设和运营,在中国电信上下掀起了创新创业新高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累计参与创新创业的人数逾5000人次。对于员工离职创业,天翼创投卢晏的观点很具代表性:“员工走了之后,我们的工作担子肯定更重了,但我们也支持他们出去创业,因为这对公司对员工来说都是好事。

        人人创新的文化使得中国电信员工的创新力日渐提升。就在10月末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中国电信有9个苗圃项目和两个创业公司获得上海赛区优胜奖,1个苗圃项目和两个创业公司进入全国半决赛,其中来自上海孵化基地的1个团队闯入全国赛六强,也就是安蔚的项目。

        进一步服务社会“双创

        受国家政策影响,中国电信的创新孵化仍以公司内项目为主。但记者从相关负责人处获悉,中国电信正在进一步加大对社会项目的孵化力度,为社会各界创业者搭建国际领先的创业孵化与投资管理平台,比如在新建的张江产业园,入孵项目中50%均为社会创业团队。未来,中国电信将从三个方面加强对社会项目的“双创”扶持。

        一是加快基于产业背景的生态型孵化器建设。在上海旗舰孵化器的基础上,再新增10多个重点城市孵化器,大力促进产学研联合,加快技术共享体制建设,不断推动和吸引芯片、终端、网络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力争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培养一批企业家和创新人才,打造规模化、体系化、高端化的信息产业集群。 

        二是积极探索与社会知名机构建立联合基金。以天翼创投为主体,吸引合作伙伴,共同设立与中国电信主营业务协同的TMT创投基金,充分发挥资本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资于天翼创投已孵化企业及产业链项目,同时引入大量外部项目资源。

        三是打造行业内知名的创业活动平台。立足既有资源和合作圈子,对接创业者与投资人,积极开展系列创业活动,不断提高“Angel  Eyes(每月举行的创业路演活动)”和大咖沙龙(每半年举办一次)等品牌活动的行业影响,打造引领行业的创新文化,营造“双创”良好氛围。

        中国电信的改革创新是一体化的,创新推动改革的思路也异常明确。最近,中国电信董事长常小兵在广东、四川等地调研时,鼓励各地坚定信心,积极开展创新业务,大力拓展“互联网+”。他指出,如果看准了,就要加快整合资源,哪个地方动作快些、效果好些,就抓紧上升为集团级平台,集约运营,服务全国。他特别强调,集团总部要增强前瞻性和决断力,真正让创新开花结果,由单个“亮点”形成一片“风景”,为社会作出真正有用的东西。

        *          *          *

        在中央强调深化国企改革、大力开展“双创”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央企正加入到创新的行列中来,而中国电信近几年的探索也被很多后来者认定为可供借鉴的经验。就在上月,在国资委召开的一场聚焦“双创”的会议上,中国电信作为典型代表作了发言。数年探索,小有所成,实属不易。但不可否认,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作为一家肩负使命的央企以及行业的“长子”,中国电信未来的创新之路仍任重而道远,前路如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