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公司罹患“大企业病” 国企成亏损重灾区
近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重庆发布2014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企业入围门槛首次突破200亿元,总体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然而,盈利能力连年下降、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利润鸿沟”不断拉大、核心竞争优势缺失、国有企业成亏损“重灾区”,“走出去”效果不佳等问题日趋严重。
“虚胖”:外表块头不小实则弱不禁风
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达到56.68万亿元,同比增长13.31%,总量上只比全国G D P少2000亿元;前三甲企业营业收入都超过2万亿元,另有131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共100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数量稳居世界第二。
然而,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却惨不忍睹:500家企业平均收入利润率为4.24%,资产利润率为1.36%,均已连续三年下降;141家企业利润出现负增长,118家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同期商业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3.3%,41家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负数;亏损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9家,比去年增加3家。
中央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缪荣表示,我国500强企业去年的利润为2 .4万亿元,同比增长10.6%,但依然低于营业收入13.31%和资产总额16.8%的增速,“大而不强”的“虚胖”症状愈发凸显。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李建明说,与美国相比,我国企业500强营收利润率还不到美国企业500强的一半。更令人忧虑的是,近三年美国大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而我国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却连续三年下滑,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
“对这一现象必须警惕,不少企业看起来块头不小,实则弱不禁风,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盈利能力就会每况愈下。”重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表示,近年来我国大企业的发展多是靠资源红利、人口红利或政策红利驱动,或简单通过兼并重组、扩大产能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有关部门应认识到,企业要做大,更要做强做优,关键是要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品牌技术创新能力。
李建明说,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跃升的关键阶段,要引导企业确立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的战略定位与运营模式,摒弃长期以来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和营收增长的“以量取胜”策略,坚持走创新发展道路,以此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实现“没有水分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