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出炉 厦门福州双双进前二十

26.03.2018  20:26
先来看看排名 - 新浪
2017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出炉 厦门福州双双进前二十 - 新浪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7》 - 新浪
而在社会和经济维度 - 新浪
2017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出炉 厦门福州双双进前二十 - 新浪
这次研究进一步强化了卫星遥感数据 - 新浪
2017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出炉 厦门福州双双进前二十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近日,由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

  与云河都市研究院共同编制的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7》已经出炉

   厦门名列综合排名第13位,较2016年,上升3位

   福州名列综合排名第19位,较2016年,上升1位

先来看看排名

   前三位是北京、上海、深圳

  北京在社会大项中以绝对优势囊括生活品质、传承与交流、地位与治理3个中项指标的全国第一;

  上海获得经济大项中经济质量、城市影响,以及环境大项中空间结构3个中项指标的全国首位;

  深圳则在环境、经济和社会3个大项中表现均衡,分别获第1位、第3位和第7位。

  广州和天津保持着2016年的同样位势,分获综合排名第4和第5位。两个城市在经济与社会两个大项中表现各具特色,但天津受环境大项拖累,屈居广州之后。

   要知道

   这个排名可是由顶级专家团队研究出来的

   权威性没得说~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由云河都市研究院院长、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司长陈亚军、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领衔,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担任首席专家,集结了由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胡存智、日本学术会议会长大西隆原等一大批国内外顶级专家组成的强大专家团队。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7

   覆盖了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所有城市

   从环境、社会、经济三个维度

   立体评价和分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这个维度上

  厦门、福州更是闯进了前十,分别排名第六和第八

而在社会和经济维度

  厦门分别排名第17和第21

  福州分别排名第20和第23

这次研究进一步强化了卫星遥感数据

   和互联网大数据的利用

  据介绍,2017版各大项采用的指标数据分别为环境大项56项、社会大项55项、经济大项64项。以环境大项为例,新增的卫星遥感数据更全面、更精确地把握了生态资源。

  2017版还改变了2016版在生态资源上注重对人均评价的倾向,更加注重对总量的评价。

  同时,鉴于空气污染状况有所缓解,2017版对空气污染指标的权重有所调整。

   人口密集地区(DID)概念

   也被纳入城镇化分析要素

  导入人口密集地区(DID :Densely Inhabited District,即人口密度在5000人/每平方公里以上的地区)概念,借助卫星遥感等高科技,对中国城市,以及城镇化进行更准确的分析是该指标的一个重要尝试。

  通过导入DID分析发现,中国城市一方面在局部存在与其基础设施水准和管理组织能力相比,DID人口密度偏高的“局部过密”现象;另一方面在建成区又普遍存在DID人口比率偏低,城镇化水平还较落后的问题。

  这一结构性矛盾正是造成中国城市交通问题、环境问题、生活不便、服务业经济欠发达等诸多问题的重要根源所在。

   此外,报告中还公布了

   2017版“中国中心城市指数

  2017版“中国中心城市指数”将“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中与城市中心功能评价相关性较强的数据重新组合为 城市地位、城市实力、辐射能力、广域枢纽、开放交流、商务环境、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生活品质、文化教育 10个大项,以此构建体现中心城市的价值体系和评价城市中心功能的指标体系。

  2017年版将主报告的视点聚焦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记者发现, 中国中心城市指数综合排名前37位城市中,囊括了所有直辖市、省会和计划单列城市, 同时还有苏州跻身其间。

   这37位城市也囊括了中国40.7%的GDP、54.4%的专利授权量、59.9%的货物出口,还拥有全国42.7%的DID人口,72.4%的主板上市企业。 周牧之分析说,通过发展和强化城市区域性、国家性、世界性的中心功能,提升吸引和聚集人、财、物的虹吸能力和承载能力是中心城市竞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