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唱片业的萧条 小柯:音乐人得先反思自己
中国唱片业的萧条已是不争的事实。但2013年音乐类综艺节目却集中爆发,《中国最强音》、《中国梦之声》、《我为歌狂》、《大地飞歌》等正在荧屏上较劲,马上这个暑期还有《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等加入,这是否可以看成是音乐复兴的开始呢?6月11日,集作词、作曲、演唱于一身的北京著名音乐人小柯加盟《一声所爱·大地飞歌》2013新民歌音乐季。
在节目录制前,小柯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专访,谈了自己对中国音乐现状的看法。对于今年繁荣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他认为音乐类综艺节目对音乐的发展有帮助,能促进流行音乐的传播,日前又有消息传出,唱片公司与国内各大互联网音乐公司达成协议,要求后者从6月5日起试行全面收费。对此小柯说,“现在提倡收费只是另一种商机,通过收费再赚一笔钱,能否返还给音乐人还不知道。”
南方日报:为什么选择一个民歌类的节目?
小柯:民歌是所有音乐的根源,也是中国人血脉中的音乐DNA,可以说民歌是实现中国文化发展的最大区域。正是因为想有一种改变和突破,所以在挑选手的时候选的是“合作者”,不是比谁唱得更好,谁能跟我合作让我把音乐做得更加充分,拥有我自身没有的元素我就选他。我之前说过,我现在做的就是“用被遗忘的民歌做当代的解码”,用常说的一句话描述就是“与时俱进”,就是把传统的东西做当代的表现。
南方日报:当下音乐选秀节目能帮助当下面临诸多困难的音乐人实现梦想么?
小柯:我最害怕人家动不动就说“我是来实现梦想的”,少来!真正的梦想不是靠这一两个综艺节目实现的,而是要靠时间和专注,不是看你在舞台站多久,而是你在这个行当能专注多久,不要再用这个词来忽悠人。这些节目对乐坛能有什么帮助我说不出来,但对电视产业肯定是大有用处的。你看看,为什么这些节目并没有对获奖选手做实质性的音乐上的推广?所以我如能够找到最好的“合作者”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当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们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一首流传到现在的歌曲出现。反观现在,哪怕一年也不太可能。现在很多歌手都去当评委、做商演,这并不单单是音乐行业的问题,各行各业都是这样。
南方日报:都说现在的音乐环境不好,你作为音乐人能够做些什么?
小柯:现在音乐的传播渠道完全不一样了,这种模式意味着没有权威的把控,这是最要命的,就像现在人人几乎都可以产油,就导致了“地沟油”的出现。作为一个音乐人,在这种情况下,我能做的就是以我的能力影响极少数一部分人认真做音乐,我能给自己建个“乌托邦”,在北京玩,给自己盖一所剧场每天弹琴唱歌演戏,也能开所学校,教教孩子什么叫做真正的音乐,能真正带着一帮孩子写点所谓有价值、思想的音乐。
生存是可以的,起码我的领域视野范围内,只要你有音乐才华都会被社会认可,你的收入会跟一个普通白领差不多。当然,不能“强买强卖”,不能没有那个本事还在这里坚持,不能写得不灵还喊着“不公平”,就像记者行业一样,不能因为你写不来好文章就抱怨环境不好。如果真的有才华,弹唱写都可以得到起码“不差”的生活。
南方日报:现在唱片行业不景气,网络音乐收费也叫了很久,你认为可能实行么?
小柯:网络收费的不是音乐人,而是网络平台,没有第三方的监督机制根本就没用。当然,如果收费是个完整的机制是可行的,关键是看谁监督。从营利的角度来说,是一个网络平台再次拿音乐谋利的手段,我个人也不赞同网络音乐收费,因为客户在进入网站的时候已经付出了点击、看广告等所有代价,它们赚了广告费,音乐给他们带来了流量,它的广告可以升值,它应该拿广告费跟作者来分账。
南方日报:那音乐人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唱片必死这种状态么?作为音乐人如何找条“活路”,我们该去反思什么?
小柯:我做了一个实验,发现在爵士乐演出的头两个晚上人不但坐满了,还有人站着看的,但到了第4周,人走了一半,到了上上周只剩一桌客人,这是谁的问题?
很简单,如果没有需求,之前不会有人站着。观演的关系出问题一定是在演方,商业和艺术,市场和音乐根本不冲突,它们就是观演关系,单独一方存在都不诚为“场”。首先要打破这个思想,然后精心安排曲目顺序,安排与观众的互动。上周北京下大暴雨,我们本来都打算取消演出,却没想到来了一半的客人。拿这个例子来解释我们需要反思什么,换成整个舞台也是一样,我们就能想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