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尚之:中国出版业将以融合作为产业发展核心目标

26.08.2014  22:22

中新网北京8月26日电 (记者 应妮) 作为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重要项目,2014北京国际出版论坛26日在京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指出,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不是零和游戏,不是此消彼长,二者呈现出不断融合的态势,中国出版业将以融合作为产业发展核心目标。

吴尚之介绍,2013年传统图书利润总额118亿,增长了2.9%。此外,2013年中国图书总印数在83亿册,较2012年增长了7.8%,是近三年增长最快的一年。他在现场算了笔账,中国有十三亿人,将近4000万人增加了纸质阅读,所以纸质图书还有发展空间。他认为纸质图书阅读增长的一大基础,是中国拥有与城市人口基本持平的农村人口。中国政府推近年来推广全民阅读、农家书屋,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传统出版业的增长。

2013年中国出版图书44.4万种,比2012年增长了7.4%,品种增长幅度比上年下降4.7%。其中,重印、重版图书品种增长9.6%,增速提高3.4个百分点;新版图书增长幅度下降10.8%。他认为,这表明出版业精品意识、质量意识逐步增强,中国图书出版正在推进由追求数量规模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

与此同时,2013年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达到2540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31.25%,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13.9%。吴尚之强调,在政府主管部门持续推进和出版企业自身不断探求下,中国数字出版在内容建设、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取得了有效突破。

内容建设方面,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跳出简单的传统纸质内容数字化的单一模式,而是根据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改变内容加工方式、调整业务流程,推出新型产品;同时互联网企业也加强了在出版业的布局,为中国出版业注入了新兴力量。

技术应用方面,MPR、二维码、云计算等技术在数字出版产品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一定的市场反响和实际效益。

商业模式方面,众多出版企业经过积极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模式。如一些出版传媒集团充分整合自身资源,打造系列化、品牌化数字产品;多家新闻出版企业建设了集报刊、网络、手机、音视频等多种方式现代传播手段为一体的传播平台。

吴尚之说,“新媒体虽然给传统出版带来了各种挑战,但更应看到的是也为出版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全新的发展空间。中国出版业将以融合作为产业发展核心目标,寻求融合思维下的有效发展路径,激发持续的发展动力。”他表示,将以政策为引导,支持推动出版业融合发展;以内容建设为根本,着力打造优质品牌;以先进技术为支撑,驱动出版业融合发展;以全局化视角拓展产业服务边界,强化产业共赢意识,开展产业深度协作。

此外,第八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也在今天公布。10位外国(外裔)翻译家、出版家和作家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法国作家贝尔纳·布里塞,罗马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费德里克·马西尼,企鹅出版集团中国公司执行董事、企鹅出版集团北亚地区总经理周海伦,土耳其新生出版社社长吉姆·克齐泽,日本东方书店社长山田真史,塞尔维亚笔会副主席、贝尔格莱德地缘政治出版社创办人和社长弗拉蒂斯拉夫·巴亚茨,美国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华盛顿大学教授、美国著名汉学家康达维先生,墨西哥学院教授、汉学家、翻译家莉亚娜·阿尔索夫斯卡,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墨普德,中国外文局专家、翻译家沙博理先生。

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是我国政府2005年设立的,主要表彰在介绍中国、翻译和出版中国图书、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作家、翻译家和出版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