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03.09.2015  18:31

    本报北京9月2日电   2日上午,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行第五场记者会,邀请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郑建邦、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邵鸿、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黄志贤介绍民主党派人士的抗战认识,并答中外记者问。

  郑建邦在回答记者两岸关于抗战史的理解分歧的提问时表示,隆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目的不是争谁大谁小、谁主谁次,而是关键在于通过回顾那段历史缅怀我们的先烈,同时,总结中华民族走过的那一段岁月的经验和教训。郑建邦认为,抗战时期中国在国力衰弱的情况下还能最终取得胜利,依靠的是中华民族的团结。“九一八”事变之后国难日深,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发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后来就实现了国共合作。如果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没有国共合作这个政治基础上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是取得不了这场战争的胜利的。

  同时,郑建邦还表示关于抗战期间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问题,目前在网上有一些很极端的意见是值得商榷的。他认为,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假如没有敌后战场,导致整个沦陷区都陷于日军的占领,则正面战场难以坚持持久的抗战;反之,如果正面战场被完全击垮而让日军占领了整个中国,那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日子就更加艰难。因此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相互配合,是中华民族在抗战精神上的团结,是中国取得胜利的一个基本因素。

  黄志贤表示,台湾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了50年,但历史可以见证这50年间台湾同胞从来不甘心做亡国奴,从来不愿意从祖国分离出去,台湾同胞“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的悲壮抗争从来没有停息过。他举例说,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5万余名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大陆,与大陆同胞齐心协力、并肩作战,直至迎来抗日战争胜利和台湾光复。抗战胜利,台湾同胞没有缺席,台湾光复的这段历史不容抹杀。

  邵鸿表示,九三学社创社前辈与成员在抗战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说,九三学社主要的创始人之一许德珩先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就在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里大声疾呼  “团结救亡、奋起抗战”。还有诸如葛庭燧先生穿越火线为八路军制作炸药和地雷;茅以升先生在钱塘江大桥上为了抗战建桥炸桥;王淦昌先生、周培源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在大后方为国培育人才。他认为,这些先生都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的故事也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故事,永远值得后人纪念和仿效。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