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尔《求是》刊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奋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据统战新语微信平台6月30日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巴特尔署名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奋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日前被《求是》杂志刊发。内容如下:
核心要点
■ 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我们党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点明了处理好“一”和“多”关系的主线,揭示了“我国的民族工作做得都是最成功的”奥秘所在。
■ 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缜密逻辑、战略视野和忧患意识,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谋划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和衡量标准,贯彻到民族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一切政策举措都由此着眼,一切资源都往此着力,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迈上更高水平。
【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多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我们党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
对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历史规律的深刻揭示。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以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为基本内涵的中华民族精神,最终形成了今天的56个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发展史、一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发展史、一部致力于“大一统”又尊重差异的中华政治文明形成的发展史、一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发展史,这是孕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历史根基。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各族人民在血与火的共同抗争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华民族”成为各民族普遍认同的概念和归属,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初步形成的标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族共同缔造新中国,永远结束了“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历史,开启了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一进程中实现了历史性升华并不断巩固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的准确把握,是对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规律的深刻揭示,必将引领中华民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团结大进步。
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社会总问题的高度来观察、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强调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大团结、大联合。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自觉肩负起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即对内求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伟大号召,前所未有地激发了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等重大论断,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族工作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成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如何解决好民族问题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一”和“多”的关系。几千年来,我国历代中央政府重视民族事务,秉持“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形成了强调维护一统而又重视差别的治理理念。我们党开辟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中华传统政治文明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并从根本上超越了传统政治文明,较好地处理了“一”和“多”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点明了处理好“一”和“多”关系的主线,揭示了“我国的民族工作做得都是最成功的”奥秘所在。一些国家解决民族问题,先后走过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同化主义、文化多元主义的路子,时至今日种族问题、少数族裔问题依然是非常敏感的社会问题,引起的争论、抗议、骚乱从未停息。在“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对比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标志的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认同,必将为解决世界民族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
发展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本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两面,有机统一。百年苦难、百年梦想、百年奋斗,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激发出空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党的十九大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当今世界面临百年难遇的大变局,无论是应对挑战、化解风险,还是反对霸权、引领治理,都必须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保中华民族在团结奋进中凝聚起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前行。
新时代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内在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五个并存”的民族工作阶段性特征,先后召开民族、统战、涉疆、涉藏等多个重要会议,推动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开启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的新时代。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五个并存”的阶段性特征更加凸显,特别是境内外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利用民族、边疆问题作为突破口这一战略图谋,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恐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我们要坚持把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最高利益,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依法严厉打击分裂势力和暴恐活动,坚决克服和消除一切不利于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消极因素。
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动力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关心民族地区发展,制定实施了力度空前的支持政策,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为新时代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空前机遇。当前,民族地区发展仍相对滞后。2017年,全国贫困人口、贫困村超过1/3在民族地区,民族8省区贫困发生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多,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都是民族地区。我们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各民族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出党领导下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和繁荣发展的人间奇迹。
进一步创新推进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
把牢一个方向。牢牢把握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正确方向,既要处理好“大家庭”内的民族关系,更要促进“大家庭”的巩固和发展,更加自觉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站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推动中华民族形成凝聚力更强、包容性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缜密逻辑、战略视野和忧患意识,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谋划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和衡量标准,贯彻到民族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一切政策举措都由此着眼,一切资源都往此着力,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迈上更高水平。
抓住一个关键。深化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坚决捍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违法犯罪行为。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坚决反对一切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行。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始终牢记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都作出了贡献,推动各民族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交流互鉴,坚决克服把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等错误思想。
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巩固和发展好各族人民心向党的生动局面,坚决克服部分领域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党群干群关系不够紧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等现象。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总之,就是要使爱我中华的种子扎根中华民族每一位成员的心灵深处,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聚焦一个根本。毫不动摇坚持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
聚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进一步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基础。
聚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一步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推动制定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物质基础。
聚焦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
聚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始终发扬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繁荣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础。
聚焦依法治国,坚持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讲政治原则、讲政策策略、讲法治规范,着力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治基础。
来源:统战新语微信平台;发布时间/2018年6月30日;原标题/【关注】巴特尔《求是》刊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奋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作者/巴特尔 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原来源/《求是》杂志;编辑/厅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