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医馆”受欢迎 家门口就能享中医养生服务
“我每周都来这里理疗,腰疼的老毛病好了不少。”家住福州市仓山区建中社区的李阿姨是社区医院“中医馆”的常客。她说,来这里接受理疗,又方便又见效。
近年来,福州市许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中医诊室、针灸、推拿、熏蒸、康复理疗等科室集中布局设置,悬挂“中医馆”牌匾,与中医药服务浑然融合,形成“中医馆”特色服务区。通过培植“中医馆”项目,带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传统中医药健康服务。
走进仓山区金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远远就闻到一股艾灸的味道。尽管近日气温低下,但理疗室依然有不少居民前来就诊。中医馆内,医生正在为居民进行艾灸、推拿和康复理疗。
刚做完推拿的张小姐告诉记者,自己患颈椎病好几年了,经常出现头痛失眠等症状。到大医院治疗,离家远不方便,而且往往要排很长的队。“现在我们一家经常来这里接受理疗和调理。”张小姐说,平常家人也常常到“中医馆”来接受理疗,哪里不舒服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过来这里看看。
记者了解到,福州市目前,全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馆” 94家,其中已建成了76家。2013-2015年期间,按每个“中医馆”40万元安排建设经费,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2240万元,建成5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
这些“中医馆”建设做到场地布置、人员配备、设备配置、健康宣教、技术培训“五统一”,以促进“中医馆”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作。“中医馆”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将中医诊室、针灸、推拿、理疗等科室集中布局,设立1个以上中医诊室、1个以上其他中医临床诊室(包括针灸、推拿、理疗、康复室等),按传统中式古建筑风格装饰装修,悬挂中医人物画像或古代健康养生诗词,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统一“中医馆”牌匾标识,营造传统医学氛围,打造古色古香的中医药特色综合服务区。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至少须配备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1名注册护士和1名中药学人员,统一中医设备、中药房设备配置标准和原则;进一步推广中药饮片代煎代送服务,在候诊区醒目位置免费提供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和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防治手册等。
福州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州“中医馆”项目开展以来,福州市社区乡镇卫生机构的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基层中医医疗质量得到提升,服务内涵更加丰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与此同时,福州市还通过“中医医疗联合体”、“中医名医下基层”等举措,推进城市三级医院高年资中医专家下基层支援帮扶指导,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下基层、进社区,发挥祖国医学在预防保健和常见病、慢性病诊治方面的良好效果,提高群众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认可,以中医药良好的疗效和特色的康复理疗服务吸引居民,显著改善居民的基层中医药就医体验。
此外,福州市还以创建国家、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以及实施基层中医药《提升工程》为契机,在全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机构大力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加强基层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适宜技术,不断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进一步推动中医馆建设。至今已有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1%的乡镇卫生院都建设了中医馆。仓山、鼓楼、台江、罗源等4个区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区”。(东南网11月30日 记者 冯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