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政府面临环保压力下的必然选择

14.10.2014  22:31

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莫斯科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从双方签署的中俄总理会晤联合公报及近40项合作文件中不难看出,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将因此发生诸多改变。

早日告别雾霾天气?

盼望已久的冷空气将连日来笼罩在华北等地的雾霾一扫而空,炫目的阳光和湛蓝的天空带给人们太多感慨:什么时候才能完全告别雾霾?

在中国政府向“雾霾”宣战的同时,专家表示彻底治理雾霾需要较长时间,其中原因之一是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居高不下。

中俄互为邻国,一个油气消费量位居世界前列,另一个则是世界油气生产和出口大国。能源合作历来是两国总理定期会晤中的重要议题。在此次两国总理会晤期间,双方对能源合作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签署两国政府关于沿中俄东线管道自俄方向中方供应天然气的协议。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表示,加强对俄合作不但对保障中国自身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是政府面临巨大环保压力所做出的必然选择。

按照协议,从2018年起,俄方开始通过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方供应采自东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和雅库特共和国恰扬金气田的天然气,输气量将逐年增长,最终达到年380亿立方米。

专家认为,中俄天然气合作仍具有较大空间和潜力,现有的管道项目只是双方大规模合作的第一步。一方面,在条件成熟后,西线天然气管道项目有望提上两国能源合作议事日程,东线天然气管道年380亿立方米的输气量不排除还有提高的余地。

除天然气外,中俄还商定提高在电力、能效、节能和可再生资源领域的合作水平,及扩大在和平利用核能领域的一揽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