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70多万人脱贫奔小康 福建省领导分别挂钩23个县深化精准扶贫攻坚

21.09.2015  10:33

  

  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茶园和果园在秋日下交相辉映,新街、新房与青山绿水比美,村民笑脸绽放,腰包渐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元。

  倒回30多年,这里过的日子,是“家家竹木房,顿顿难揭锅”。

  “东风吹倒黄连树,幸福花开万年长。”正如畲族山歌所唱,从就地帮扶到造福工程搬迁,再到整村推进精准发力,赤溪这一“中国扶贫第一村”,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转身。

  赤溪之变,正是福建乃至全国扶贫开发事业的一个缩影。

  

  扶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词,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关注关切并倾注全力的一场攻坚战。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为全体人民谋幸福的不变情怀与责任担当。在福建,历届省委省政府心系扶贫,并且亲力亲为,以上率下。八闽大地的脱贫攻坚,几十年来接力传承,不敢懈怠,不遗余力。

  “福建山区多、老区多,当年苏区老区人民为了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不惜流血牺牲,今天这些地区有的还比较贫困,要通过领导联系、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加快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办好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月考察福建时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

  福建是习近平同志的第二故乡,老区人民的安危冷暖,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始终是他念兹在兹的牵挂。回望福建扶贫开发的辉煌历程,我们深深感念习总书记作出的示范与表率。

  

  总有一些场景每每重温都能让人感动,总有一些话语每每提及都能发人深省——

  从崎岖陡峭的大山深处,到偏远艰苦的海岛渔村,都留下了习近平同志深深的足迹。“三进下党乡”与“三上毛家坪”,习近平访贫问苦、与群众一道商讨解决发展难题的故事,老百姓流传至今。

  “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

  “弱鸟可以先飞,至贫可能先富”;

  “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

  “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

  ……

  习近平同志曾经在福建工作近18年,其间不遗余力地推动扶贫开发工作。他的这些富有创见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历久弥新,更显珍贵。

  调离福建及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同志依旧牵挂福建的扶贫工作: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批示;来闽考察调研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今年年初,又对赤溪村扶贫开发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亲切的关怀,深情的嘱托,是激励,更是鞭策。